技巧2. 理解。先告訴對方你知道了并理解對方的觀點,然后再陳述自己的理由。
◆ I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我感謝你陳述的觀點,但是……)
◆ I can see where you are coming from. In my opinion though…(我理解你這樣說的緣由,雖然我的意見是……)
◆ I know what you mean, however…(我理解你的意思) (如果你不使用 “however”, 本句還可以用來表示你完全同意、贊成對方,即:to indicate agreement.)
技巧3. 重復對方的觀點,然后再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以便讓對方確切地知道,你的確知道了對方的觀點,而并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 I can see why you think…Canadians are just like Americans. However, because I am Canadian,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some differences.(我理解為什么你認為…加拿大人像美國人。但因為我是加拿大人,我愿意談論一些我的不同的看法)
◆ As you pointed out…China had been isolated for a long time, but that does not mean…(正如你指出的那樣,中國曾經很長時間與世界隔絕,但是那并不意味著……)
◆ I realize… that it is difficult not to stereotype other people, however…(我意識到……不以刻板思維來衡量別人很難,然而……)
技巧4. 彌補或者給與其它選擇。
拒絕別人時,我們可以做出必要的解釋,也可以給予別人以其它選擇的機會。比如說“下次如何”,雖然這只是一種禮節上的回答,不一定“下一次”就怎么樣,但是它向對方展示了你的好意,雖然這是一種拒絕。(實踐中有的人說“下次”就是“下次”,因人而異。)當然,與外國人在一起,如果你根本就不想有“下次”,也就沒有必要給予對方選擇的機會了,直接禮貌地拒絕就可以了。另外,筆者建議讀者朋友當表達不同意時,你我要盡可能在語氣、語調和用詞上,柔和和禮貌一些。不要像某些人一樣,對上諂言獻媚,對下則盛氣凌人和驕橫跋扈,想讓人以為全世界的真理都在他一個人掌握之中,那樣是達不到與人交流的目的,只能讓人厭惡,英語中稱這些人為Snob。要尊重所有值得你我尊重的人們,并且不要墮落到和不值得你我尊重的人一個層次里。所以,表達不同意時,我們可以這樣說(并要伴以正確的、適當的語調):
◆ Don't you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你不認為這樣……更好一些嗎?)
◆ Shouldn't we consider... (我們難道不該考慮……)
◆ Oh, I am not so sure about that, because…(噢,對此我不太肯定,因為……)
◆ I'm afraid I don't agree, because…(我恐怕我不能同意,因為……)
◆ I’m sorry, but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you.(我很抱歉,但是我有不同的觀點)
在我們文章最后,還是讓我們回到本文開始的例子上吧。在我們的例子中,因為那位中國人簡短而干脆的拒絕,再加上沒有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讓對方誤認為這位中國人粗暴無禮。其實,那位中國朋友完全可以這樣直率而禮貌的回答說:“我也非常希望能與你一起談一談。但是非常抱歉,我今天實在沒有時間。讓我們改天再暢談一番好嗎?”
大多數北美人,不但在意禮貌而直率地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而且出于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表達觀點時也同樣有一些“禁忌”。那么讓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與讀者朋友一起探討“北美人表達觀點中的禁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