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An unwarned encounter with naked savages scattered through inhospitable tropical jungles could have fitted coherently into a catalogue of what was then known about humanity.
誤譯:
事先沒有警告,在有敵意的熱帶森林里遇到分散著的、光著身子的野人,也許會不矛盾地符合當時對人類的類別的認識。
正譯:
如果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熱帶雨林冷不丁地遇到一些散居其間、赤身裸體的野蠻人,他們的形象也許會完全符合當時人們對人類的看法/與人們當時頭腦中人類的概念完全吻合。
翻譯加油站:
原文句子比較長,而且后面有一個以what引出的名詞從句。原譯有一點值得肯定,即將名詞短an...encounter (with...)處理成一個無主語的謂語動詞小句,把其中的定語unwarned處理成一個條件狀語小句,既使整個句子比較好安排,也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原譯主要的問題在于一些詞的理解和翻譯的措詞上。
unwarned的意思是“(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但是從上下文看,并沒有、也不可能有人會對encounter with某人提出警告,似乎可以譯為“猛然/突然/冷不?。ǖ赜龅健?,甚至“根本沒有想到會(遇到)”。把修飾tropical jungles的inhospitable譯成“有敵意的”也不太好。英語里常常用描寫人的、有意識的詞語形容無生命事物,漢語卻很少這樣用,所以將inhospitable譯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比較確切一些。有人譯作 “環境惡劣的”,勉強可以,但經不起推敲。熱帶雨林中物種極其豐富,嚴格說不能稱之為“環境惡劣”,只是不大適宜人類居住而已。此外,將naked譯為“赤身裸體的”比“光著身子的”要好,因為讀起來會更有節奏感,而且后者似有故意打赤膊的意思。把scattered譯作“分散著的”也不確切,這里是說人的,最好改為“散居的”。savages指沒有開化的人類祖先或原始人類,這里似可譯為“野蠻人”,而“野人”會讓人誤以為是類似于喜馬拉雅山地區的“雪人”一類的動物。
原譯的最后一部分問題較多。
從catalogue和humanity兩個詞我們可以判斷出原文的內容顯然是關于人類學的。但是這里的catalogue并不是“人類的類別”,而就指“人(這種動物)”。what從句的確切意思是“人們當時對‘人類’的認識”,或“當時人們對‘人類’這一概念的認識”。本句最難處理的是could have fitted coherently into這一部分。fit into是“符合”的意思,而could (have)這里表示一種可能性,連在一起是“可能會符合(……看法)/可能會和(……的看法)一致/相符合”。將coherently譯成“不矛盾地”是一處敗筆,而“不矛盾地符合”更是別扭。不少剛開始涉足翻譯的人一看到副詞,尤其是有后綴-ly的副詞,就譯成“……地”,這也是一種翻譯腔。這里的coherently并不表示fitted的方式,而表現一種結果或強調,意思是“吻合”或“完全(符合)”。
全句似可改譯為:如果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熱帶雨林冷不丁地遇到一些散居其間、赤身裸體的野蠻人,他們的形象也許會完全符合當時人們對人類的看法/與人們當時頭腦中人類的概念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