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Florida's attorney general has spearheaded an aggressive campaign against spam, but as a candidate for governor, he appears to be generating some unwanted Internet clutter himself.
誤譯:
佛羅里達州檢察總長已經把矛頭對準反對垃圾郵件的雄心勃勃的運動,可是作為州長候選人,看來他自己也制造了一些沒有必要的國際網混亂。
正譯:
佛羅里達州檢察總長發起了一場雄心勃勃的運動,把矛頭對準垃圾郵件。可是,身為州長候選人的這位州檢察總長,自己也在制造垃圾郵件。
翻譯加油站:
首先,原譯的前一部分顯得混亂,好像是說這位檢察總長是反對某個運動的,而這個運動是反對垃圾郵件。這就和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從語法上來分析,campaign是spearhead的賓語,但是因此譯成“把矛頭對準……運動”是錯誤的,正確的意思應該是“給……運動安上矛頭”。而這個運動矛頭所對準的內容是介詞 against的賓語spam,所以spam才是矛頭所向,就是說,州檢察總長要反對的東西是spam,即垃圾郵件。正確的譯法是“佛羅里達州檢察總長發起了一場把矛頭對準垃圾郵件的、雄心勃勃的運動”。但是考慮到這樣句子比較拖沓,尤其是定語部分太長,可以調整一下詞序,改成“發起了一場雄心勃勃的運動,矛頭對準垃圾郵件”可能會好一些,也可以簡單譯為“發起了一場反對垃圾郵件的運動”。
現在來看看but引導的后一個并列從句的內容。
unwanted internet clutter是什么?原譯“沒有必要的國際網混亂”意思不清楚,而且從邏輯上說,不存在任何“有必要的混亂”。原譯所說的“混亂”指什么呢?Clutter的本義是“成堆的東西”,網上能有什么“成堆的東西”呢?考慮到英美人說話寫文章都喜歡標新立異,不喜歡老用一個詞,即使在同一句里也常常會用不同的說法指同一個東西,所以可以想到這里的unwanted Internet clutter其實和上文的spam是同一個東西,也就是“(使因特網擁擠不堪的、成堆的)垃圾郵件”。說白了就是,這位州檢察總長在反對垃圾郵件的同時自己也在制造垃圾郵件。此外,把句中的as譯成“作為”從邏輯上說有點問題,因為我們一般說“作為……,某人應該或不應該怎么樣”,因而可改譯成“身為(州長候選人)”,意思就順了。
另外,時態的翻譯也不可馬虎,要注意用詞。
綜上所述,全句似可改譯為:佛羅里達州檢察總長發起了一場雄心勃勃的運動,把矛頭對準垃圾郵件。可是,身為州長候選人的這位州檢察總長,自己也在制造垃圾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