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By chance, his dive had him angled perfectly to enter the water with a splashless “gulp” at some dangerous high velocity.
誤譯:
碰巧他俯沖的角度正好讓他落入水中,速度快得驚人,“撲”的一聲入水,連水花都沒有濺起。
正譯:
他跳水的速度非常快,簡直危險,可是由于碰巧角度不偏不倚,一眨眼就入了水,連一點兒水花都沒有濺起。
翻譯加油站:
原譯出自一本已出版的譯作。原譯沒有交代清楚句子各個部分語義之間的關系,讀起來怪怪的。且不說“碰巧他俯沖的角度正好讓他落入水中”措辭拖泥帶水,譯詞本身也有問題,說一個人dive,只能是“跳水”(也可以指“潛水”),不知道怎么成了“俯沖”,飛機才會俯沖,叫nosedive,人不會“俯沖”。從意思上看,“碰巧他俯沖的角度正好讓他落入水中”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前面說了,他是跳入水中的(用了 dive—詞),不是往陸地上“俯沖”,只不過是“角度正好”地入水的,那么“角度正好”(perfectly angled)又起了什么作用,或產生了什么樣的結果呢?這一點原文中交代得很清楚,那就是使他入水時沒有濺出一點水花(with a splashless gulp)。看過跳水比賽的人都知道,入水角度不好會濺起很多水花,會影響得分。gulp的原義是“一口吞下或喝下”,這里比喻入水很快,而且gulp并不是象聲詞,所以原譯“‘撲’的一聲”也沒有根據。最后,at some dangerous high velocity是“速度快得危險”,而不是“快得驚人”。從邏輯上說,速度快往往掌握不好角度,而且會濺起很多水花,只是由于碰巧他往下跳的角度正好(不是主觀上掌握得好),才沒有濺起什么水花。
翻譯絕不是對原文每個詞都有交代就行了,必須原原本本譯出原文的確切意思,因此常常需要改變原文句型結構,調整詞序,然后在措辭上適當推敲。建議將全句譯為:他跳水的速度非常快,簡直危險,可是由于碰巧角度不偏不倚,一眨眼就入了水,連一點兒水花都沒有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