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The dress set off to perfection the seventeen-inch waist, the smallest in three counties,and tightly fitting basque showed breast well matured for her sixteen years.
誤譯:
連衣裙使她十七英寸的腰圍——那是三個縣里最小的?——顯 得完美,緊身的巴斯克衫使她十六歲的乳房相當成熟。
正譯:
她的腰圍不過十七英寸,是三個縣里最小的,穿著那乍乍的春衫,顯得十分合身。里面緊繃著一件小馬甲,使得她胸部特別隆起。她的年紀雖只十六歲,乳房卻己十分成熟了。
翻譯加油站:
原文出自著名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是描寫女主人公的一句話。原譯采用的是一種“異化”的譯法,即盡量保留原文的語言特色,從句型到詞序基本上亦步亦趨,譯出了原文的內容,讀起來也通順。具體來說,原文是一個并列復合句,兩個從句的主語“衣服”都是無人稱主語,原譯保留了這一結構,對中文讀者沒有造成任何理解或欣賞方面的困難。如果說有什么疵瑕,后一個從句“緊身的巴斯克衫使她十六歲的乳房相當成熟”似乎可以改進,因為這樣譯讓人覺得那件巴斯克衫有特殊的功能,能使人的乳房成熟起來。
此外,第一個從句里有“顯得”兩個字,意思說得很清楚,所以后一個從句最好也加上“顯得”、“看上去”等類似的詞語,文字講究一些的話,可以用“襯托出”。不過,很多中國讀者不知道“巴斯克衫”是什么樣的衣服,頭腦里形不成概念或圖畫,所以碰到這種異國文化的事物,翻譯時最好加上一點說明。不過,筆者不主張在小說類作品的譯文里加上許多腳注,以免打斷讀者欣賞的思路,最簡單的辦法是加上幾個字:“北歐巴斯克人傳統的緊身女衫”。
那么,如果是用“歸化”的譯法——即盡量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習慣用法,盡量使文筆流暢,又會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筆者的試譯:她腰圍只有十七英寸(她的腰是三個縣里最細的),在連衫裙的襯托下,更顯得完美無缺。她今年才十六歲,可是身上那件北歐巴斯克人傳統的緊身女衫使她的乳房看上去已十分成熟。
我們來看一下傅東華先生的文筆優美的譯文:她的腰圍不過十七英寸,是三個縣里最小的,穿著那乍乍的春衫,顯得十分合身。里面緊繃著一件小馬甲,使得她胸部特別隆起。她的年紀雖只十六歲,乳房卻己十分成熟了。
傅先生的譯文也是用的歸化法,將原句拆成幾個小句,組成娓娓道來的流水句,尤其是加上的幾個動詞使句子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