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The thre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誤譯:
這三個激情就像大風,把我吹來吹去,走過不固定的航道,越過痛苦的深洋,到達絕望邊緣的本身。
正譯:
這三股激情猶如陣陣狂風,恣意刮得我飄泊不定,一直將我 刮到深不可測的苦海的上空,瀕臨絕望的深淵。
翻譯加油站:
原譯基本保留了原文的詞序和結構,并動了一番腦筋,把原文的三個狀語——兩個介詞短語和一個-ing分詞短語——譯成三個動詞小句的排比結構。如果打分,也可以判以及格。不過嚴格些的話,也就是60分左右。
原譯的問題在哪里呢?一是用詞不夠講究。我國文人一向有“煉字”的傳統,一字一詞都是要下工夫的。原譯中“三個激情”中的量詞“個”就不好。英語沒有量詞,但翻譯時不能偷懶,不管什么名詞都用“個”字作為量詞,這里起碼應該說“這三股/種激情”。考慮到原文將激情比作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結果的風,“大風” 二字恐怕還不足以表達出其語氣,改成“狂風”要好一些。有人建議改成“狂飆”,其實更不好,因為“狂飆”有褒義。“把我吹來吹去”顯然不如“把我刮來刮去”。“走過不固定的航道”是譯得最不如人意的部分,因為這樣的措辭沒有體現出任何貶義,從意思上說和后面兩個小句連貫不起來。其實可以把緊接著的一個狀語in a wayward course提前,一起譯作“任意地將我刮來刮去”,甚至“刮得我/讓我四處飄泊”,這樣的譯文顯然“更上一層樓”。“越過痛苦的深洋”保留了原文中ocean “洋”的本意,可是“痛苦的海洋”不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可以大膽譯為“痛苦的深淵”,起碼也應該譯為“深不可測的苦海”。
至于把over譯成“越過”,則是許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越過” 有“超越”的意思,已經擺脫而不再痛苦了。激情之風把人刮得“越過深不可測的苦海”的意思變成因禍得福了。over 一詞有很多意思,這里意為“在……上空”,即危險還沒有過去,弄得不好還是會掉下去。“到達絕望邊緣的本身”也有問題。其一,“到達”一詞沒有貶義,和“絕望”搭配不協調;其二,由very —詞而譯出來的“本身”可以說是以辭害意的典型例子。這里的very起強調作用,不譯也無妨。
經過上面的分析,大家一定同意原譯大有改進的余地。建議改譯為:這三股激情猶如陣陣狂風,恣意刮得我飄泊不定,一直將我 刮到深不可測的苦海的上空,瀕臨絕望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