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Don’t cry because love i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誤譯:
不要因為愛情結束了而哭泣,要因為它發生過而微笑。
正譯:
微笑吧,因為你曾經擁有過。
翻譯加油站:
原譯基本上把原文的意思譯了出來,但是措辭上尚可以改進。 總的來說,前半句譯得不錯,后半句可以商榷。后半句也是祈使句,用“要因為……而微笑”不像祈使句的口吻,也可以改成 “微笑吧,因為……”happen是一個常用動詞,其基本意思是“發 生”,但是“發生過愛情/愛情發生過的搭配不好。能否套用 “曾經擁有”的說法,將后半句改譯成:微笑吧,因為你曾經擁 有(過)。
還有一點要提一下,即it的翻譯。許多人一碰到it就譯成“它”。筆者認為應該盡量避免“它”字。比如:It is a desk我們不譯為“它是書桌”而說“這是書桌”。It happened three years ago最好譯為“這件事發生在三年前 / 這是三年前發生的”,而不說“它發生在三年前 / 它是三年前發生的”。至于I had it. It was my brother who brought it to me中I had it是口語,意思是“我想起來了”,如果譯成“我有了它”會很別扭。又如I got it的意思是“我明白了”,不能譯作“我得到了它”。
同樣,一般情況下it的所有格its也不宜譯成“它的”,如:The Green Peace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ts aim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一句,大多數學生譯為“綠色和平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它的目標是保護環境”。最好將其中的“他的目標”改為“其宗旨”,文本上也更正式一些。
那么,下面這一句又該這么譯呢:We must take good care of our earth, because it is a delicate thing.主句好辦:“我們必須精心呵護(我們的)地球”,后面的原譯狀語從句如果照字面譯成“因為它是一個脆弱的東西”會非常別扭。首先“它”字不好。相對而言,漢語中代詞比英語用得少,指代明確的情況下代詞可以省略,更多情況下則重復該代詞所指代的名詞;其次,把地球稱為“東西”不妥,不如省略不譯,所以從句可譯為“因為地球很脆弱”。
例句:
1、We recognize it because we have looked at it and automatically (and easily) memorized it.
之所以認識,是因為我們見過他,并自然而然(容易地)地記住了他。
2、It feels so much more natural to simply click it and then drag it to where you want it in one easy motion.
接著單擊拖動來調整位置,這樣比簡單的單擊拖動到希望的位置更自然。
3、It 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that it doesn’t manifestly live up to.
如果它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我們也不會提抗議。
4、It takes some effort to break into flow after someone has achieved it.
在某人已經進入流狀態之后,需要一些努力才能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