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國務卿
四年征途(下)
希拉里和奧巴馬的外交搭配,一開始就環繞著猜疑。但是奧巴馬不顧身邊顧問的警告,堅持選擇希拉里作為他的國務卿。現在看來,對于奧巴馬來講,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選擇。四年以后,沒有在外交問題上開創出的成功局面,僅靠國內堪堪維持的經濟形勢,是無法支撐奧巴馬完成連任的。
而對希拉里來說,接過國務卿的職位,也是一個關鍵性的選擇。她又找到了新的政治舞臺,但是必須重新證明自己。她要證明自己能夠和奧巴馬總統合作,能夠抹去棱角分明、夸夸其談的政客色彩,能夠做點實事,收拾前任留下的外交攤子。她要證明自己和奧巴馬總統一樣求“變”,跟前任不同。
希拉里一開始提出的新方針叫做“巧實力”。四年以后的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是巧實力。在英文里,這更像一款新車或者手機系統的名字。我們只知道,對超級大國美國來說,“笨實力”是更省心的,大棒所至,開山破石。巧實力很細致,很精美,也很辛苦。四年以后,希拉里說,她對這份工作的強度感到吃驚。這是一份每天24小時,一周七天不休的工作。要讓美國的“大棒外交”變成繡花般的穿針引線、長袖善舞,希拉里必須把一年中一半的時間花在“環球旅行”上。四年里,希拉里跑遍了110多個國家,總行程驚人地超過了135萬公里。美國媒體因此把希拉里稱為“最繁忙的國務卿”,而如果把出訪國家數量作為外交成果評判的重要指標,那么希拉里也將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國務卿”。
要想有“巧實力”,就得下“苦功夫”。四年下來,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的希拉里衰老了、疲憊了、暈倒了。她準備離去。但美國外交政策已經深深刻下了希拉里式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