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之路
美國第一夫人
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
總統:威廉·杰斐遜·克林頓
前任:芭芭拉·布什
繼任:勞拉·布什
作為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在政策事務中占據著突出的地位,輿論普遍認為她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實權的第一夫人。1994年,她力主推行的克林頓保健計劃未能獲得國會通過,但1997年,她還是協助通過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保險計劃和領養與安全家庭法案。
1996年,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公眾人物之一,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的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闡明了要動員大家的力量來使社會成為一個地球村,以此來幫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樂、活潑地成長。
全球權勢女性
2012年8月23日是《福布斯》雜志第九次編制發布全球權勢女性榜。希拉里·克林頓位居第二。
福布斯發布2012全球最有權勢15對眷侶,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和前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當選為2012年全球最有權勢的一對夫妻。
國會參議員
任期:2001年1月3日 – 2009年1月21日
前任: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漢
繼任:科爾斯頓·吉里布蘭德
希拉里是一位富有爭議的政治人物,普遍認為其具有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2000年,希拉里搬遷到紐約并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成為第一位獲得公職的第一夫人和紐約州第一位女性參議員。她的競選策略和丈夫比爾·克林頓相似,即以滿足選民的實際物質利益為主要手段,同時更加偏重于健康、兒童、社區等婦女關心的話題。就任參議員以來,希拉里一面維持自由派選民的支持,一面在爭奪中間派的選票上面頗下苦心,包括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但是,民眾對她的看法改變不大,絕大多數人仍認為希拉里屬于自由派,保守派更對她深惡痛絕。隨著伊拉克戰爭局面的持續惡化,希拉里又轉變態度,開始反對布什政府的內政外交,這也為她后來的總統競選留下了把柄。
在2006年11月7日進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希拉里以絕對優勢連任紐約州參議員,得票中以女性選民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