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加油站:
漢語里我們常說什么人 “俗氣”,美語里的對應通常有“vulgar”或“poor tastes”。我覺得“vulgar”嫌太過,因為這個詞的主要詞義是“低級趣味,下流”;“poor tastes”有“品味不高的意思”,似是一種解釋,又稍嫌不足。其實,在許多情況下,不同語言中的翻譯交流,可能往往處于這種“太過”與“不足”的尷尬狀態里。
最近,常聽到另一個比較新的詞——“媚俗”,是指一些盲目追隨摩登時尚的做法,這當然也可以說是“poor tastes”。但更確切的說法可用美語里的一個外來詞“kitsch”來表達。有關“kitsch”的詞義版本也很多,我偏愛來自美國的《新文化教養字典》第三版(The New Dictionary of Cultural Literacy, Third Edition )的解釋。這個字典提供的定義有二:1、看似昂貴,實則毫無品味的藝術品及其他物品(比如家具);2、(在文學和音樂里)與太沉湎于情感,粗俗不堪的東西有關。
Kitsch這個詞來自德語,據說跟“sketch”(素描,寫生)有關。說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慕尼黑地區出現了一些一夜暴富的新貴。新貴們有了錢,便想在各方面模仿貴族和其他文化人的習慣。其中之一就是收藏藝術品,但由于教養有限,這些人收藏的東西,往往是貌似昂貴,但品位極低的東西。另外因為新貴們沒什么文化,不會發“sketch”的音,就說成了“kitsch”,所以這個詞就被用來調侃新貴。因此,用“kitsch來表示 “媚俗”是很貼切的。
說起一般意義上的“俗”,美語里還有一個詞——“tacky”,這個詞也是粗俗、沒有教養的意思。這個詞來自“tack”,“tack”的意思很多,但其中有個意思是:“針腳很大的,臨時性縫補的措施,有時為了將兩件東西湊合連在一起,有時為了做個記號”。后來人們就把動輒脫線,損壞的物品,稱為“tacky”,又引申為“質量差”的物品,品位差的藝術、人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