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ere to?”是詢問顧客去某地時的非正式說法,“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是正式說法。[qh]
2.“Drive”用于馬路的名稱中時,可譯為“路”,注意使用時首字母需要大寫,例如:141 Park Drive(公園路141號)。[qh]
3.“hear of”意為“聽說,獲知,知道”,通常用于否定句及疑問句,不可用進行式,例如:I've never heard of him. Who is he?(我從未聽說過他這個人,他是誰呀?)[qh]
4.“give( sb.) directions”意為“(給某人)指路”,“ask for directions”表示“問路”。[qh]
5.“stop off”為不及物動詞短語,表示“在(旅行的)中途(在某個地方)做短暫停留(尤指為了休息或看望某人)”,例如:We can stop off and see you on our way back.(我們回來的路上可以過去看你。)如果后面需要接某個地方時,則可以表達為“stop off in/at...”,例如:We stopped off in Guangzhou for a day.(我們中途在廣州停了一天。)[qh]
三大城市的出租車難題[qh]
對于世界上大多數現代化大都市來說,與出租車行業相伴的往往是各種復雜問題,這些問題一次次地挑戰著各大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應變能力。[qh]
巴黎找不到出租車在法國各地,出租車的數量都少得可憐,即使是在大城市巴黎,也只能在繁華地段和機場、火車站的出租車站等到車,否則就要打電話叫車。據了解,法國政府每年只下發150個出租車執照。法國總統薩科齊因此提出要增加出租車數量以加強行業內競爭。但巴黎的“的哥”們卻組織了聲勢浩大的罷工,全巴黎80%的“的哥”將市內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共和國廣場囤了個水泄不通。結果,這項有爭議的措施至今也沒有實施。[qh]
紐約市政府為裝定位系統與“的哥”談判[qh]
紐約“的哥”的月收入大概在4000美元左右,扣掉罰單、修車費和管理費等,凈收入約3000美元,雖然工作非常辛苦,但也只是普通收入水平。因此,紐約的出租車司機90%是外來移民。多年來,紐約“的哥”為提高收入進行過多次抗議,但收效甚微。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他們自發組成了“紐約出租車司機聯盟”。該聯盟近年搞過兩次大罷工。一次是反對紐約市政府提出的在出租車上安裝全球定位系統和信用卡刷卡機的計劃。[qh]
司機們認為安裝定位系統侵犯了他們的隱秈權,而安裝信用卡刷卡機則使司機多付5%的手續費。但該計劃得到了紐約市民的支持,最終市政府與出租車司機達成妥協,目前,已有的65%的出租車安裝了這個系統。另一次是反對市政府欲將出租車更新為油電混合車的計劃。[qh]
口碑最好的倫敦出租車業也受“黑車”困擾[qh]
在不久前的一項全球城市出租車業形象排名中,倫敦的出租車位居第一。倫敦的出租車司機很有知識分子的味道,這與他們在獲得運營執照前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有關。倫敦出租車司機的考試難度可謂世界第一。每個申請者至少要先花3-4年時間學習“出租車司機知識指南”中的內容,然后通過筆試和口試,并經過發證機關的面試等所有環節合格后,方能申請執照。他們不僅要牢記2.5萬條城市街道和30-50個郊縣街道,還要熟記英國和倫敦的歷史、文化、景點等知識。但是倫敦出租車業也備受黑車問題困擾。倫敦交通管理部門的做法是,通過散發宣傳單等途徑教育市民識別合法出租車,同時聯合治安警察對黑車進行打擊,并在全世界范圍內加大推廣倫敦合法出租車亮麗、親切的形象。[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