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過程:
內容 (信息) 載體(源語) 內容(信息) 載體(譯語)
比較兩者,其共同點有:
(1) 兩者帶有相似的目的:
兩種轉換過程都是為了實現內容通過載體的變換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傳遞。
(2) 兩者含有相似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內容,在交通工具換乘過程中是人員,而在翻譯過程中則是信息。
第二要素載體,在交通工具換乘過程中是車輛、船舶、飛機等,轉換前是一種運輸工具,轉換后改為另一種運輸工具;而在翻譯過程中則是語言,轉換前是源語(source language),轉換后是譯語(target language)。
(3) 兩者具有相似的操作要求:
第一,兩者都要求內容不變。
第二,兩者都要求過程順暢
德國譯學教授Wolfram Wilss 在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 Methods一書中說:
Transl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seeking other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ut of finding appropriate ways of saying things in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ng is always meaning-based, i.e. it is the transfer of meaning instead of form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翻譯不只是在另一種語言中尋找意義相似的其他詞語,而是尋找表達事物的適當方式。翻譯始終立足于語義,也就是說,是語義從源語到譯語的轉換,而不是形式。)
這說明了翻譯是語義的翻譯,不是語言形式的翻譯,是運用另一種語言的適當方式來表達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而不是在另一種語言中尋找與一種語言中含義相似的某些詞語或結構。翻譯必須跳出原文語言層面的束縛,必須著眼于傳達原文的內容和意義。
換句話說,翻譯的基本單位應該是語篇,而不是詞語結構。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家的觀點,語言的實際使用單位是語篇這樣的言語單位,而不是詞語結構這樣的語法單位。實際使用的語篇有可能是一個句子、一個句段、一個句群,也有可能是一個詞語。翻譯作為語言交際的一種形式,其實質是用一種語言的語篇材料代替另一種語言與其意義對等的語篇材料。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和意義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