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翻名句第十一篇
1.
原文:"So much for honesty towards’ee!"(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譯文:“這就是俺把真心掏給你的下場了!”(張谷若譯)
賞析:伊茨原是同苔絲一起在克里克牛奶場幫工的女孩,心里也一直暗戀著安璣。安璣同苔絲分開后,因為有些事要處理,又回到了和苔絲新婚時住的井橋村舍,恰巧伊茨來看他們,給他們夫妻問好——她并不知道他們已經分開。剛剛受到人生重大打擊的安璣,突然產生了一種想報復社會的心理,鬼使神差中竟問伊茨愿不愿意同他一塊去巴西,伊茨想也沒想,就坐上了安璣的車。車行駛了兩英里,安璣問伊茨,她愛他是不是比苔絲愛他還厲害,伊茨回答沒有人比苔絲還愛他,因為苔絲為了愛他把命都豁出去了。這一回答驚醒夢中人安璣,于是決定送伊茨到回家的岔道,希望全當他說的是瞎話,伊茨想到自己好心"honesty"卻得到如此的下場,不僅悲從心中來,譯文“這就是俺把真心掏給你的下場了!”用在此處,真是再好不過了。
2.
原文:Either a flat ’yes’ or a flat ’no’--Go back where you came from.(Isaac Bashevis Singer:Gimpel the Fool)
譯文:要就要,不要拉到——你滾好了。
賞析:原句出自以撒.辛格的小說《傻子金寶》,還有幾種譯法:(1)要就要,不要就拉倒——你請便吧。(2)干脆說“行”或者“不行”——否則你哪里來就回哪里去。考慮到這句話是出自一個潑婦之口,以上兩種譯法顯得太雅了一點,沒能充分表達說話人的語氣,刻畫好人物的性格,而“要就要,不要拉到——你滾好了”既簡潔生動,又符合說話人的身份和性格。
3.
原文:Its waters,in creeping down these miles of meadow-land,frequently divided,serpentining in purposeless curves,looping themselves around little islands that had no name,returning,and reembodying themselves as a board main stream further on.(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譯文:這一帶的草場,平衍廣遠,河水從這兒經過,往往泛濫流溢,不循軌道,曲曲折折,時分時合,分的時候,環抱無名的小洲,分而復合的時候,就又成了一道寬廣的河流。(張若谷譯)
賞析:讀這樣的文字,您會想到它是譯文嗎?比較原文和譯文,您定能學到很多翻譯技巧,對翻譯的藝術性有更深刻地了解。
4.
原文:Colonel Korn acted decisively to arrest what seemed to him to be the begin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 in Major’s squadron.
譯文:為了防微杜漸,他果斷地采取了行動。
賞析:原文中長長的帶賓語從句的不定式結構("to arrest what seemed to him to be the begin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 "),譯文用一個成語“防微杜漸”就將其打發掉了,干凈、漂亮。
5.
原文:I had not thought that brush and heart had so failed each other.
譯文:我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筆不從心。
賞析:“筆”和“心”不能滿足相互之期望,當然是“筆不從心”。看似譯得輕巧,讓沒有翻譯經驗的朋友來譯,恐怕被抓耳撓腮不可。又是一個英文句子,你自認為完全理解了,但要你用漢語將其譯出來,你就找不到恰當的詞,如魯迅先生說的在暗箱子里摸鑰匙。想要譯好英文句子,英文水平當然不可忽視,漢語水平更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