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季高級口譯考試聽力解析(上半場)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各種方式,在聽說讀寫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聽力能力。學生在學校的求學過程中,60%的時間是花在聽力上的。我們把聽力的能力視為理所當然,而事實上,聽力絕非易事。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需要是不同的聽力方式(different listening styles)。
當我們聽音樂聽鳥鳴聽潺潺流水(murmur of a brook)時,用的是最基本的方式,稱作appreciative listening。要從嘈雜的背景中辨認特定的一個聲音(single out one particular sound),比如在滿屋子的人聲中尋找自己朋友的聲音,需要的就是另一種聽力方式,稱作discriminative listening。如果我們需要邊聽邊理解,尤其是聆聽指示或教導時,這種能力則被稱為comprehensive listening。第四種較為復雜的方式,稱作therapeutic listening,一般由顧問(counselor)、心理醫生(psychiatrist)或者好朋友使用,這種方式能鼓勵別人暢所欲言而不會覺得尷尬(talk freely without fear of embarrassment)。采取此方式聆聽時,你要學會全盤接受,盡力理解對方,更重要的是,不做任何評判(make no judgment)。最后一種方式被稱為critical thinking,這種聆聽者最為主動,因為他們必須判斷說話人是否有邏輯,所言是否合理或者有價值。當有人試圖說服我們買東西、進行投票、支持某種觀點時,以及學生在學校里接受教育時,都應該學會用這種方式進行聆聽。
文章所分的五種聽力方式的名稱都很長,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都是我們熟悉的詞轉變成的形容詞,考生們應該學會記下前幾個字母加上長詞尾的縮寫。比如appreciative可以記成apprev,discriminative可以記成discrimv,comprehensive可以記成comprehv。較難的單詞psychiatrist和therapeutic,可以根據發音大致記下形式,比如sikiatrist和theraputic,然后到上下文中尋找此詞是否有出現。
第一篇講的是美國國旗的演變過程。最初美國國旗被稱為Star Spangled Banner---星條旗,與美國國歌(national anthem)名字一致,俗稱為Old Glory。根據它星星和條帶的設計,美國國旗最為流行的稱謂是Stars and Stripes。
1775年時美國國旗的最初版本,旗幟左上角飾以縮小了的英國國旗“米字旗”的圖案。獨立戰爭勝利后的1777年,英國國旗的部分被拿下了,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正式其齊樣式作出決定:旗底仍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旗幟左上角鑲一藍色長方形,上綴13顆白色五角星。1794年,兩個新的州加入了聯邦,在星條旗上增加兩道條紋,旗角上增加兩顆五角星,以代表這兩個新加入聯邦的州。從此,隨著美國領土的日益擴張,每當有一個新州加入聯邦便相應地在星條旗上增加一道條紋和一顆星,這成為一個慣例。
之后,國會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會使國旗顯得擁擠不堪(too cluttered),于是在1818年4月4日規定:從此之后,國旗上的條紋數重新恢復到原先的13道并固定下來,以紀念獨立戰爭勝利時的最早的13州(original colonies),而旗角上的白色小星數則與州的數目相等。以后每接納一個新的州加入聯邦,即于此后的7月4日國慶節那天在星條旗上相應地增加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