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篇章
篇章是比句段落更大的語言單位。它研究語篇中的句子排列、銜接和連貫,研究語篇的生成。我國對于篇章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多注重篇章結構分析,注重篇章修辭分析,且篇章只指書面語言。而在國外,篇章研究大體有兩種類型:text analysis和discourse analysis.前者多指書面語,而后者多指口語。由于篇章分析中的一些術語用法不一,所以這兒只討論書面語范圍內的篇章,即由段落組成的、結構和語義完整的交際單位。
1) 英漢篇章比較
由于篇章有各種各樣的意圖、功能,所以篇章之間常呈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即便是同一體裁的篇章也不例外。因此,這里的篇章比較不是十分全面的。總的來講,英漢語篇章大致都可以分為三部分:開篇、中間、結尾。如果篇章是由若干段落所構成的,那么它就可分為引言段、展開段和結論段。在文意上又可分為啟(起)、承、轉、合四部分。這是英漢語篇章的大同,即二者在篇章總體結構上的共性。同時,英漢篇章也有小異。所?quot;小異",則指段落構成和語句安排方面的差別。
英語的記敘文,一般是將故事分為開頭、中間和結尾三部分,記敘要符合時間、因果和意義為一體的模式結構,也就是說要以時間、地點為連線,以事情的前因后果為邏輯順序,而意義就要在時間序列和因果序列中加以體現。漢語的記敘文與英語的大體相同,也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幾個要素;敘述可分為順序、倒敘和插敘(以事物發展的時間序列記敘)。記敘文一方面要將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另一方面又以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事件來感染讀者為主旨。
論說文是英漢語中最常見的文體。它對某一規則、現象、原理或某種思想進行解釋、說明或辯論,常用的方法是分類、定義、舉例、比較、推論等,大都可分為三部分,即提出問題、說明論證和結論。無論是段落中或段落之間都依照邏輯序列展開。
2) 篇章翻譯
翻譯篇章首先要對整個篇章進行兩種分析:一是意義分析,或曰內容分析;二是形式分析。意義分析主要是看原文的主題意義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樣的思想觀點,進行人物的形象分析、個性分析以及意境營造、情節發展分析等。同時,還要進行各種關系意義分析,如人物行為與情景,人物與角色等。形式分析除了篇章類型、結構分析外,還應包括段際銜接手段分析和段落修辭分析。篇章結構總的來講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縱向結構,即敘述按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或空間分布情形來安排,常見于記敘文和說明文中。二是橫向結構,即以材料的性質特征分類講述,各部分之間呈現平等關系。再就是縱橫結合式。篇章結構雖然可以概括出幾種模式,但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可能面對的是極富變化的結構,尤其是文學作品。篇章結構是作者文體風格的一部分,自有其形式意義,譯者應盡量保留以求形似。同時,篇章結構也顯示著作品的脈絡,譯者必須有所把握,才能有效減少譯誤。
譯者只有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后才能著手篇章翻譯。譯時要盡量注意全方位把握原文的形、意、神,更加關注譯文的整體效應,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單位、低層次服從于大單位、高層次,詞(組)從句,句從段,段從篇。在譯入語篇章構建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原語篇章中所有的銜接和連貫。此外,譯者心中必須明了作者的意向,并在傳達時注意恰倒好處地使用翻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