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而篇(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br /> 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原文】
子曰:“弟子①,入則孝②,出則弟③,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④。行有余力,則以學文⑤?!?br /> 【今譯】
孔子說:“孩子啊,在家里要孝順父母,外出要尊敬長輩,謹慎而且守信用,博愛民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后,還有多余精力,就用來學習文獻知識?!?br /> 【注釋】
?、俚茏樱阂恢改昙o幼小的人,二指學生。本句指前者。②入:在家。③出:外出學習或做事。弟:同“悌”,尊敬兄長。④泛:廣泛,普遍。而:同時。親仁:親近有仁德的人。⑤文:文獻,包括詩書禮樂、典章制度。
【評點】
本章孔子論述品德與學習的關系:以德為本,以學為末??鬃訌娜食霭l,指出作為一個學生,必須重視道德修養,把追求仁德、成為仁人放在第一位。“仁”的思想的特殊之義,乃是一種忘我的、無形的、積極奮發的精神,是孔子所指的最高的道德標準?!叭省钡囊话阋饬x是“愛人”。但愛人要由近及遠,然后再“泛愛眾”?!胺簮郾姸H仁”是孔子對人生的一種積極態度。
做到以上這些后,如果有余力,可以學文。“文”就是古代文獻,就是孔子所整理的《書》、《詩》、《禮》、《樂》等書。由此可見,孔子把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仁人放在第一位。學習文獻知識放在第二位。有本有末,關系明確。我們今天與孔子的時代不同了,一個人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識學習上,不然就難以勝任工作,但是,我們在頭腦里,還是應該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不能為了賺錢而不顧做人。為人父兄,為人師長者,有狹隘的功利思想橫于胸中,要使子弟有好的人品,那只能是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