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二級口譯精講第19講講義
記憶機制 (一) —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Memory Mechanism 1---Instant Memory, Short-term Memory and Long-term Memory
良好的記憶力是譯員必須具備的技能,是譯員得以施展其口譯能力的前提條件。記憶包括輸入、儲存和重現三個過程,一般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有研究表明,瞬時記憶只能使語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記憶的信息便會消失,它是大腦最短的記憶。做口譯,尤其是同聲傳譯,要求譯者“耳聰目明”,反應迅速,其實就是強調譯者要有瞬時獲 取信息的能力,這也是口譯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短時記憶階段貯存瞬時記憶輸入的信息。雖然信息保持的時間短,但對口譯人員來說,該時段 的記憶卻相當重要,它是譯者進行高強度腦力活動的關鍵時刻。此時,譯者對源語的記憶還十分清楚,可以利 用這一時段將收到的信息迅速進行各種關聯并進一步完成由源語到目的語的轉化。短時記憶除了可以獲取談話 者正在談論的信息,還可以激活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但短時記憶的特點是容量小和持續時間短。因此,該時段記憶的信息應馬上使用,否則,隨即便會遺忘。鑒于短時記憶的這一特點,譯者在做交傳時應借用筆記這 種輔助手段幫助大腦儲存信息。
最后,經過加工的語言信息進入長時記憶階段。長時記憶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 以從短時直至終身,是大腦長期保持信息的主要手段。在口譯的記憶過程中它配合短時記憶共同完成大腦的記憶工作。長時記憶對我們口譯的影響很大。長時記憶的信息都是經驗性的,人們聽過、看過、經歷過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長時記憶中,隨時可提取出來與正在聽到的信息相結合,從而幫助人們更透徹地理解信息。對口譯員 來講,大腦儲存的知識越多,經驗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在口譯時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概括來講,三種記憶機制在口譯過程中各司其職。瞬時記憶有瞬間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號的作用,所以通常與源語聽辨有關;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都有一定的持續時間,所以與譯員對源語信息的儲存有 關;而長時記憶的持續時間最長,有積累和相互重疊的特點,所以與譯員長期以來的語言學習和知識積累有 關。就記憶而言,“瞬時記憶”是口譯的前提,“短時記憶”是口譯的關鍵,“長時記憶”是口譯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