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而篇(1)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原文】
子曰①:“學而時習之②,不亦說乎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乎⑤?”
【今譯】
學習知識而能按時練習,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學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注釋】
①子:“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即先生、老師,如稱孔子、老子、曾子等。一般單用“子”,可作男子的通稱。與“爾”、“汝”一樣,可譯作“你”。《論語》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
②時:在一定時候,按時,在本句中作副詞。
③習:練習。
④說(yuè):通“悅”,高興,喜悅。下文中的“說”均作“悅”解。
⑤不知:不了解。慍(yùn):惱怒、怨恨。怒于心而未發(fā)叫“慍”。
⑥君子:《論語》中的“君子”,一般指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的人。
n. 應(yīng)用; 申請; 專心
n. 應(yīng)用軟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