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癥之二:缺乏連貫性、邏輯混亂
典型癥狀:東一句,西一句,句子之間沒有關聯;分段能力欠缺,不能把一個主題或觀點的內容集中在一個段落;很少使用關聯詞、標志性詞匯,組織比較松散。
主要病因:
在考試時間的壓力下,許多考生都匆忙下筆,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導致整個文章結構松散,即便是字字珠璣,但也讓閱讀者很難找到句與句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讀起來費盡,那么通過寫作達到交流的目的也就無從談起。
中文里很少或幾乎不用形式連接手段,只是將句與句排列起來,依賴語義讓讀者去了解其內在關系,所以中國考生的文章常給人以條例不清的印象。英文寫作則注重語句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關聯,其表現形式就是使用關聯詞、標志性詞匯,它們是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的細線。現在許多考生逐漸注意到了這個方面,不過偏向集中在段落之間(如使用“first/ second/…”等),但在句際、句內的邏輯關系連接尚比較缺乏,只是簡單地套用中文句法,句際句內用逗號而非關系詞連接,導致句法出錯而被扣分。
對癥下藥:
在學術環境下使用的文體上都還是講究一定的格式和規范的,雅思的兩個寫作題也是如此。注重理清寫作的思路要從平時練起,建議考生在平時練習的時候不要光注重寫,也要注重分析自己的文章—回過頭來看看有沒有哪些句子可以重組、哪些地方需要加上關聯詞/標志性詞匯來加強連貫性。
在考試的時候,考生下筆之前應該先計劃一下寫作思路,花點時間把文章的架構搭好:如有很多信息點(小作文)或觀點(大作文),一定要好好歸納一下,形成最重要的三四個,然后安排次序—先寫/論什么、再寫/論什么…,依此類推,這樣下筆之后不至于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