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標準答案】C
【解析】C項說法的錯誤在于無中生有。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圖片版標準答案】B
【解析版答案】C
【解析】C項說法中“同時方便官府向商戶、手工業者等收取費用,這也是宋代行會的重要職責”于原文無據。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圖片版標準答案】B
【解析版答案】C
【解析】C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規定始于周代”的說法原文無據。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4.【標準答案】D
【解析】D項對“著”的解釋有誤,在這里應是“登記、記載”之意。
【考點定位】本題考點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標準答案】C
【解析】解答此題,可先整體閱讀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韓文對劉瑾等人的不滿,文段先寫劉瑾等人引導皇帝沉溺聲色犬馬的行為,接著寫韓文對這些行為的不滿。于是據此理解斷句。
【考點定位】本題考點為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6.【標準答案】B
【解析】B項錯誤為:無中生有。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圖片版標準答案】
(1)淳安公主受賜田地有三百頃,又想強奪任丘民眾的產業,因韓文盡力相爭才停止。
【解析版答案】
(1)淳安公主有三百頃皇上賞賜的田地,又想奪取任丘老百姓的產業,韓文竭力抗爭才讓這事停止下來。(關鍵詞:賜、復、民業、力爭各1分,句意1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2)當即與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宮闕上奏,皇上驚哭不食,劉瑾等人大為恐懼。
【解析版答案】
(2)韓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鑾寶殿給皇帝上書,奏章遞入皇宮,皇帝吃驚得哭泣著吃不下飯,劉瑾等人十分恐懼。(關鍵詞:偕、伏闕、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8.(5分)【圖片版標準答案】
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盛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象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版答案】
韋莊在詩中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感情。詩的首聯先寫“實”,寫自己“等閑揮袂”“別家”“客天涯”的豪邁和瀟灑;詩的第二聯寫“虛”,虛寫自己的“燈前一覺”所做的夢。這“夢”是“江南夢”,即思家夢。詩人將離家的苦悶轉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襯自己的“惆悵”和孤獨,“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遺。
【解析】解答此題,要學會運用一些賞析詩詞的術語來概括,比如,對抒情詩,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對說理詩,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還有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等。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6分)【圖片版標準答案】
韋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解析版答案】
雖然兩首詩都寫到“燈前”,但是,這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燈前”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郭詩的“燈前笑說”描寫了漁人待客的熱情,主客之間無拘無束、愉快交談的生活情象,從而引出了下文漁人笑說的內容,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到,雖然題目只是問的兩個“燈前”所表達的不同意思,答題時必須緊扣這個基調。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6分)【標準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3)軸轤千里 旌旗蔽空
【解析】【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要答好此類題,平時就要注意積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記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寫錯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題的重點字如:朝菌、晦朔、蟪蛄、長、軸轤等。
乙 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 (1)【標準答案】答C給3分,答A給2分,答E給1分,答B、D不給分。
【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分析各選項表述,從各選項關于小說主題、人物性格、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發現問題。題中,B項錯誤在于:“對比”的說法不正確。D項所舉的例子不能證明“地方色彩”。E所舉之例不能證明“有現代意識”。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小說以“鞋”為中心敘事寫人,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做鞋是當時當地的規矩,這樣的故事既有生活氣息,又有時代特點;
②以鞋為線索,可以使故事情節更集中、緊湊;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內在情感與深層心理的發掘與表現。
【解析版答案】
①以鞋為紐帶可以傳遞主人公守明的深情與期盼,有利于開展故事情節。
②鞋就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載體,聚集著她對那個人幾近全部的愛。以“鞋”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愛情的替代品,是她愛的見證物。以“鞋”為中心有利于表達人物情感。
【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題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為中心敘事寫人”的好處,因此回答時既要扣緊“好處”作答,又不能忽視必須限制在“敘事寫人”這兩方面。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小說中守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樣的心態?請簡要分析(6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第一問:(2分)
守明是一個有著樸實、善良、柔順品性和傳統美德的農村青年女性形象。
第二問:(4分)
①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滿懷憧憬;
②對未來人生和未知命運感到不安。
【解析版答案】
①守明猶如一塊未經雕鑿的璞玉,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她內心淳樸,有著熱烈的愛情。
②守明單純又略帶嬌羞,對于愛情抱有一種嚴肅甚至神圣的態度。
③守明在生產隊干活時,用紗布包手,潔凈但是羞澀地納鞋底的情節也表現了主人公單純又略帶嬌羞的性格。
④守明對她心中那個男人的愛更多的是渴望被愛,守明的羞澀實際上更包蘊著對“被愛”的渴盼。
【解析】回答此題,要從文本對人物心理活動、行為動作和語言等的描寫以及一些細節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中捕捉信息。比如文本中對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樣時心中的想法和近乎夢境般的描寫,就可以從中歸納出主人公單純又略帶嬌羞的神態,以及她對于愛情抱有的一種嚴肅甚至神圣的態度,等等。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4)文末“后記”是獨立于小說外的寫作說明,還是屬于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觀點一:“后記”是獨立于小說外的寫作說明。
【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從形式上看,“后記”與小說沒有直接關系,兩者是各自獨立的文本;
②從內容上看,小說是鄉土生活的詩意想象,“后記”是作者的自我懺悔,兩者無法融為一體;
③ 從人物塑造上看,“后記”的“真實”事實,限制了小說的想象空間。
【解析版答案】
①既然題為“后記”,當然不能算作小說的一部分;
②小說寫的男主角是“那個人”,而“后記”則是寫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
③小說中并沒寫“那個人”和守明后來的情況,不能斷定他們后來就一定會如“后記”中“我”的遭遇。
觀點二:“后記”屬于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從形式上看,小說是一個開放性的文本結構,“后記”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②從內容上看,“后記”的“真實”改變了小說的田園牧歌風格,于詩意中多了一絲冷峻;
③ 從創作傾向上看,“后記”中的自我審視,將傳統與現代聯系起來,深化了小說的思想主題。
【解析版答案】
①小說的情節和“后記”有相似之處;
②小說中的“那個人”和“后記”中的“我”情況也很相似;
③小說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記”中“那個姑娘”的情況很相像;
④小說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記”中我的感情一致。
【解析】回答此題,可從小說和“后記”在情節、主題、人物和感情方面的異同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自己所持的觀點,選擇論據,作出答復。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1)【圖片版標準答案】
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B、E不給分。
【解析版答案】A、D
【解析】B項錯誤在于,不是“建議”他“當即回國”。C項錯誤在于不是如該項所說“填補了世界真菌研究領域的空白”。E項錯誤在于還沒如該項所說的成為現實。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鄧叔群不愿意去臺灣,也不去美國,而欣然接受邀請去東北籌建農學院。他這樣做,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思想基礎。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現實因素:
①國民黨腐敗統治的現實使他深感失望;
②東北解放區領導尊重人才的誠意使他深受感動。
思想基礎:
①從小受外祖母影響,以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為榜樣;
②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愿為中華民族富強奮斗終生。
【解析版答案】
現實因素:
他早年的學生沈其益受東北解放區領導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請他。
思想基礎:
他心中有要為民族富強而奮斗終生的志愿;他從小受到母親關于愛國和做人的教育;他內心深處,對共產黨抱有希望和向往,愿與民族同甘苦,共命運。
【解析】解答此題,要抓住題干中“現實原因”和“思想基礎”二詞,然后分別作答。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在國家需要時,鄧叔群是如何主動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分憂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因為嶺南大學的需要,中斷學業,提前回國效力;
②把自家的花園洋房和積蓄捐獻給國家,并主動提出減薪;
③帶病編寫教材綱要,為籌建沈陽農學院辛勤工作。
【解析版答案】
①當他得知國內嶺南大學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學教授時,他為了報效祖國,放棄即將得到的博士學位,當即回國。
②他帶領研究小組頂烈日、冒風雨勘察森林資源情況。
③拒絕就任農林部副部長,舉家遷往甘肅,進行黃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④新中國成立后,他把抗日戰爭前在南京購建的花園洋房捐獻給國家,還三次主動提出減薪,抗美援期時,他將自己的積蓄捐作軍用。此外,他還謝絕了巨額酬金。
【解析】解答此題,要緊扣題干中“如何主動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分憂”一語,在文本和“相關鏈接”中篩選有關信息,然后分條作答。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4)作為一位愛國科學家,鄧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現?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為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學,在世界學術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②為改變中國農業的落后面貌,選學農林專業;
③為國計民生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④為新中國農業的發展,努力培養專業人才。
【解析版答案】
①為了報效祖國,在祖國需要自己的時候犧牲個人利益果斷回國。
②為了搜集第一手資料進行科學研究,他不懼艱險,深入實地考察,辛勤工作。
③為國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獻家產和巨額酬金,主動提出減薪等。④不為官位和金錢所誘。
【解析】回答此題,要抓住題目“作為一位愛國科學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關鏈接”中認真篩選相關信息,然后分條作答。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標準答案】B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正確理解題中各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仔細分辨各句語境。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14【標準答案】C
【解析】解答病句辨識題,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結構。題中,A句成分殘缺。B句偷換主語。D句句式雜糅。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15.【標準答案】D
【解析】解答此題,應仔細研究橫線的上下文和題中六句話內部的邏輯關聯,同時參考各選項的排列情況。D中各句的排列是恰當的。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16.(5分)【圖片版標準答案】
①一個人活著就必須呼吸
②從大氣中吸入氧氣
③吸入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解析版答案】
①呼吸對人類非常重要
②吸入新鮮氧氣
③吐故納新
【解析】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研究橫線的上下文。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17.(6分)【圖片版標準答案】
這次春游全班分為5個小組,以組為單位準備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參與,組長負責協調,各組拿出美食進行班級評比,并參加游藝活動。
【解析版答案】
這次春游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游藝活動和美食評比,人人都要參加,全班級分為五組,每組由組長協調,做好物品準備。
【解析】題目要求將這些內容組成一段話,而且不能超過75個字。組織答案時應先指出這是一次春游活動,然后講春游所開展的活動及要求,最后講各組的具體情形。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六、寫作(60分)
18.【答案】略
【解析】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下筆前應先讀懂材料所蘊含的意義。材料內容不多,意思也不難懂,表面講的雖然是關于不要給野生動物喂食的問題,實際卻可以聯系到對孩子、對親人、對學生應該抱什么態度才算是關愛的問題。
【考點定位】此題考點為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