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女紅(gōng) 安土重遷移(zhòng) 商埠(fǔ) 花團錦簇(cù)
B.蒞臨(lì) 大放厥詞(jué) 挾制(xié) 蔫頭呆腦(yān)
C.懦弱(nuò) 年高德劭(shāo) 兩棲(qī) 沁人心脾(qīn)
D.遽然(jù) 精神抖擻(sǒu) 塌陷(tā) 一柱擎天(qíng)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客廳墻上掛著我們全家在桂林的合影,盡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溫馨和美的親情歷歷在目。
B.為了完成在全國的市場布局,我們三年前就行動了,特別是在營銷策略的制訂上可謂處心積慮。
C.沉迷網絡使小明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幸虧父母及時發現,并不斷求全責備,他才戒掉了網癮。
D.他在晚會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術表演,不僅令無數觀眾驚嘆不已,還引發了魔術道具的熱銷。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波士頓馬拉松賽的兩聲爆炸,無疑給大型體育比賽的安保工作敲響了警鐘,如果確保賽事安全,成為組織方必須面對的新難題。
B.對那些刻苦訓練的年輕運動員,即使他們在比賽中偶爾有發揮失常的情況,依然應該受到愛護,絕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到。
C.這次大會的志愿者服務 已經完成了,我們咀嚼、體味這一段經歷,沒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物中享受奉獻、成長與幸福。
D.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和西班牙,失業率已經超過20%,主要是由于這兩個國家經濟衰退和實施大規模財政緊縮政策所導致的。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岳麓書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別是各處懸掛的歷代楹聯,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①院落格局中軸對稱、層次遞進
②給人一種莊嚴、幽遠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學、藏書、祭祀于一體
④主體建筑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與中軸線上
⑤門堂、齋、軒、樓、每一處建筑都很古樸
⑥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專祠等排列與兩旁
A. 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 ③① ④⑥ ⑤② D. ③②⑥④①⑤
答案C
二、(9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題。
大多數環境學論著認為,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上升,而全球變暖將使地球兩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給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但是,荷蘭學者克羅寧博格所著的《人類尺度:一萬年后的地球》一書中的觀點,似乎可以讓人稍稍緩解一下在氣候變暖問題上的緊張感。作者的基本觀點是:當下發生的所有氣候變化,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都是“正常運作”。大自然的變化類似與四季交替,只不過是它的時間尺度要長得多。根據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是在一萬年以前開始的,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暖,曾經覆蓋了當今人類廣泛活動區域的冰層逐漸在陽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則開始從漁獵轉向定居農業。到現在,人類已經處于“夏季,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氣溫上升可能會帶來的危害”。“夏季”終將過去,這也是自然規律,只不過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秋季”才會來臨。那時海平面將會下降,而今天人們因為氣溫上升所引發的討論也將隨之結束。
克羅寧博格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以及由此造成的極端天氣頻繁、荒漠化加重、物種滅絕加速等情況,之所以顯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這一問題時使用了與眾不同的時間尺度。通常人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這種人類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結果每個人都為現在的氣候最大值緊張不已。其實,這在克羅寧博格看來只不過是大自然循環中出現的“一絲波紋而已”。
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問題的尺度,觀察一個漫長的周期,情形也許就不會那么令人沮喪了——那就是一萬年的時間尺度,為什么要一萬年的時間尺度?因為人類現在所處的地質時代開始于一萬年以前;地質學的只是也告訴我們,類似月我們現在所處的溫暖期一般不會超過一萬年;大約一萬年前爆發的火山目前都處在活動期等等。與地質學應用的時間尺度相比,人類的尺度就不那么適用了。這也難怪他要嘲諷因為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而變得異常焦慮的人民,“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圍著小周期內出現的現象團團轉”?
《人類尺度:一萬年后的地球》這本書的觀點有助于提升人類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挑戰的勇氣,正像作者所說的那樣:穿著熊皮、拿著石斧的石器時代的人類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來,我們難道無法運用現代高科技去解決海平面上升一米帶來的后果嗎?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即使人類的活動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們也不能從此以后就不加節制地區排放溫室氣候,大量地消耗資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經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們應該節約能源”一保護有限的資源。
5.下列關于本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這已經成為大多數環境學論著的觀點,但是克羅寧博格對此并不認同。
B.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并由此造成地球兩極冰川融化的現象,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這實際上屬于大自然的“正常運作”。
C.全球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例如極端天氣頻發、荒漠化加重、物種滅絕加速,這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D.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克羅寧博格并沒有使用“人類的尺度”來衡量這一問題,所以他顯得十分淡定。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克羅寧博格對地球的未來做出了預測,并以此為基礎,從地質史上的火山爆發以及氣候變化等自然進程的角度進行了論證。
B.克羅寧博格認為,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的尺度,從一個漫長的周期來觀察溫室效應的話,那么可能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C《人類尺度:一萬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與氣候變暖二者密切相關的觀點提出了挑戰,為我們思考氣候的變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資源會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們應該節約能源”。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臨之前的遠古時期,氣候異常寒冷,廣大區域都覆蓋著冰層,因此人類的祖先當時并沒有采取定居農業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克羅寧博格卻改變了研究的視野:他不考慮明年,也不考慮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一萬年以后。
C.克羅寧博格采取一萬年的時間尺度來觀察、分析地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這并不意味著地質學上的時間尺度都是以一萬年為單位的。
D.石器時代的人類能在冰期中生存下來,與今天我們試圖解決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問題相比,雖然形式不同,實質都是積極利用知識應對危機的表現。
三、(9分,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騰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余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鄱饶寺饰奈淞司嘌?,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鄱茸缘歉吲?,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并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
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后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饑,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節選白《宋書·杜惠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B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 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 曠:空缺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干的一組是 答案:B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答案:D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勵;交戰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戰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樸,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莊》《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饑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
譯文: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中才能吃飯。(5分)
譯出大意給2分;“造”、“入城”、“乃”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
譯文:從此聲威恩澤及于全境,邪惡偷襲之事不再發生,以至城門夜不關閉,路不拾遺。(5分)
譯出大意給2分;“威惠”、“奸盜”、“乃至”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客從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③,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4分)
答:有客人從南方來,送我珍珠,珍珠里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來征求;但日后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現在再也沒有什么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給2分;答出“欲辯不成書”意思的,給1分;答出“哀今征斂無”的,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
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隱字”寓意的,給2分;答出珍珠“化為血”寓意的,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一小題計分)(5分)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莊子·逍遙游》)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屈原《離騷》)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
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1)題評分。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冬天搬來曼哈頓,與林肯中心幾乎接鄰,聽歌劇,看芭蕾,自是方便,卻也難得去購票。
開窗,就可望見林肯中心露天劇場之一的貝殼形演奏臺,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場演出。廢了室內的自備音響,樂得享受那大貝殼中傳來的精神海鮮。節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換的:銅管樂、搖滾樂、歌劇清唱、重奏,還有時髦得名稱也來不及定妥又變了花樣的什么音樂。我躺著聽,邊吃邊喝聽,比羅馬貴族還愜意。但夏季沒過完,我已經非常厭惡那大貝殼中發出來的聲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腸百轉地惹人膩煩;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節奏亂撞耳膜。不花錢買票,就這樣受罰了。所以每當雷聲起,電光閃,陣雨沛然而下,我開心,看你們還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時候一到,關緊窗子。如果還是隱隱傳來,便開動自己的音響與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著這樣心態的當兒,就也聽不進自選的音樂??梢娦惺卤氐贸鲎哉嫘?,強求是不會快樂的。
某夜晚,燈下寫信,那大貝殼里的頻率叉發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關緊的,別無良策,管自己繼續寫吧……樂器不多,鼓、圓號、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寫吧……
寫不下去了——鼓聲,單是鼓聲,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漸漸消失,突然又起翻騰,恣肆癲狂,破石驚天,戛然而止。再從極慢極慢的節奏開始,一程一程,穩穩地進展……終于加快……又回復嚴峻的持續,不徐不疾,永遠這樣敲下去,永遠這樣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減慢,不求升強降弱,唯一的節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變化,變化太難辨識,卻使聽覺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絕望者才能感覺到它。之后鼓聲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強……后又加快升強,漸快,更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擊鼓,但機械的鼓聲絕不會有這“人”味,是人在擊鼓,是個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調性、音色,各種記譜符號。這鼓聲引醒的因素,它們一直沉睡著,淤積著,荒蕪著,原始而古老。在尚無管樂、弦樂、聲樂伴隨時,這些因素出現于打擊樂,在漫長的遺棄廢置后,被今晚的鼓聲所引醒,顯得陌生新鮮。這非音樂的鼓聲使我回到古老的蠻荒狀態,更接近宇宙的本質。這鼓聲接近于無聲,最后放佛只剩下鼓手一個人,而這人必定是遒強美貌、粗獷與秀麗渾然一體的無年齡的人——真奇怪,單單鼓聲就可以這樣順遂地把一切欲望擊退,把一切觀念敲碎,不容旁驁,不可方物,把它們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樣分裂飛揚在宇宙中……
我撲向窗口,猛開窗子,鼓聲已經在圓號和低音提琴的撫慰中作激戰后的喘息,低音提琴為英雄拭汗,圓號捧上了桂冠,鼓聲也就息去——我心里發急,鼓掌呀!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來,拋向空中,摔死也活該,誰叫他擊得這樣好??!
我激動過分,聽眾是在劇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見那鼓手,只聽得他在揚聲致謝……掌聲不?!穆暡黄?,他一再致謝,終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貝殼也轉為暗藍,人影幢幢,無疑是散場。
我懊喪地伏在窗口,開窗太遲,沒有全部聽清楚,還能到什么地方去聽他擊鼓,冒著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個被遺棄的人。
又不是從來沒有聽見過鼓聲,我是向來注意各種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國的……然而這個鼓手怎么啦,單憑一只鼓就使人迷亂得如此可憐!我承認他是個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4.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個被遺棄的人。
答:①現場鼓手的演奏結束了,我因不能再次聽到鼓聲和聽眾一起瘋狂而失落;②受到鼓聲的鼓舞,我希望能過上一種新鮮有力的生活。
每答出一點給1分。
意思答對即可。
(2)我承認他是個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答:①鼓聲讓我相信,這個鼓手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為聽眾,我被鼓手的鼓聲吸引,卻不能分享他擊鼓時的愉悅,這讓我感到有些遺憾。
每答出一點給1分。
意思答對即可。
15.文章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鼓聲?請簡要分析。(6分)
答: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現鼓聲的節奏和聲音由緩轉急、不斷強化的過程;②用夸張的手法,表現鼓手技藝的高超,極大地渲染鼓聲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對比的手法,表現“我”的感情激動和失落的變化,以此突出對“我”的影響。
每答出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16.林肯中心的鼓聲喚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請簡要分析。(6分)
答:①鼓聲打破了“我”所習慣的管弦樂和聲樂的表現方法,讓“我”重新感受到打擊樂的原始魅力;②鼓聲喚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著、淤積著和荒蕪著的因素,讓“我”認識到它們的陌生和新鮮;③鼓聲打破了欲望和觀念的束縛,讓“我”體會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達了“我”尋求精神動力的愿望。
每答出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17.對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現出哪些情感變化?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答:① 初來曼哈頓,“我”對能夠免費享受林肯中心豐富多樣的音樂而感到舒心愜意;②不久,“我”對從林肯中心傳出的、不合意愿卻又不得不聽的音樂感到痛苦和厭惡;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聲所吸引,震撼,甚至為之瘋狂。
每答出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六、(15分)
18.下面是某雜志編輯部收到的一封讀者來信的部分內容,有五處用詞不當,請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語言得體,語意連貫。(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長期以來一直自費訂閱貴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之外,也有一點就是它格調高雅。因為貴刊今年第I期刊載的《煙酒與健康》一丈不僅與你們一貫的風格明顯不合,況且還有一些科學性錯誤,讓我大感意外。
答:①“一位”改為“一個”,②“先生”改為“醫生”或其他職業性稱謂;③“也”改為“還”;④“因為”改為“不過”;⑤“況且”改為“而且”。
每改出一處給1分;只指出問題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錯誤,均不給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克酌情給分。
19.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教練在賽后分析會上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對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由于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導致的嚴重失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作出了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保證。
答:我在這次比賽中出現了嚴重失誤,賽后分析會上,教練對我比賽中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剖析,我進一步認識到失誤的原因在于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并保證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寫出4個或4個以上短句,給3分;寫出3個短句,給2分;表達流暢,給1分。改變原句意思不給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給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一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局式與示例相同。(6分)
平和猶如綠葉,春天襯萬紫千紅卻無妒意,秋天托累累碩果而不張揚。
比喻貼切,給2分;句式與示例相同,給2分;語句通順,給2分。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機落在出租車上。他繼后撥打那部手機,對方接聽后立即掛斷。 他又發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買”回手機。一小時后,尚先生收到回復,說要歸還手機。后面才知道,撿到手機的人事一位年輕人。尚先生要酬謝他,但對方交還手機后就轉身離去了。
當天晚上,記者聯系到那位年輕人,年輕人說:“我本來無意歸還,但看到手機里的照片和信息,發現機主剛剛給蘆山地震災區匯去一大筆捐款,很受感動。我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用貪心對待愛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樣多一些真誠和友善?!?/p>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問題,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