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20世紀后期,陜西鳳雛村出土了刻有“鳳”字的甲骨四片,這些 “鳳”字的形體大致相同,均為頭上帶有象征神權或王權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鳥。東漢許筷《說文解字》云:“鸑鷟,鳳屬,神鳥也。……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據此,古代傳說中鳴于岐山、兆示周王朝興起的神鳥鳳凰,其原型應該是一種形象普通、類似水鴨的短尾水鳥。
那么,普通的短尾鳥“鳳”為何在周代變為華冠長尾、祥瑞美麗的神鳥了呢?我們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紋飾中,只有鳥紋而沒有鳳紋,真正的鳳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現,而且此時是華冠短尾鳥和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同時出現,可見“鳳”是由鳥演變而來的。綜觀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鳳鳥的演變應該是鳥在先,鳳在后,貫穿整個商代的不是鳳而是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在商人的歷史中鳥始終扮演著圖騰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傳》記載郯子說:“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九扈為九農正。”鳳鳥氏成為“歷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時,九扈成為“九農正”,也是由于它們帶來了耕種、耘田和收獲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鳥師而鳥名”,應該是由于這些隨著信風遷徙的鳥,給以少皞為首的商人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四季節令的消息。
對鳳鳥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卻在周代。正是在周代,“鳳”完成了其發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變為神鳥鳳凰。許多歷史資料記載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對“天命”的重視。《尚書》“周書”十二篇中大量出現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見的語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戰結束后,緊接著就“不革服,“格于廟”(來不及換衣服就到神廟參拜),這個“廟”自然不可能是周廟,而是商人的神廟。這說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統接過來,成為中原合法的統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揚天命,歸根結底在于強調“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擇。那么有誰能給周人帶來“上天之命”呢? 根據當時的社會共識,最合適的就應該是“天的使者”—鳳鳥。《國語》云:“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歲即歲星,鶉火即柳宿。古人把赤鳳叫作鶉,看來周人選擇克商的時間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編自何丹《試論中國鳳文化的“歷史素地”及其在文化類型學上的深層涵義》)
1.下列關于鳳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20世紀后期在陜西風雛村出土的甲骨文中,鳳都表現為短尾鳥的形象。
B.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作為風屬的鸑鷟是跟鳧一般大的紅眼睛水鳥。
C.綜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獻記載看,鳳的原型是一種類似水鴨的普通短尾水鳥。
D.在周代文化中,鳳已經從短尾水鳥變成一種華冠長尾、祥瑞美麗的神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此項不是對“鳳”的形象的表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紋飾中,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形狀的鳳紋還沒有出現。
B.從青銅器紋飾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句話看,鳥是殷商人傳說中的圖騰始祖。
C.風鳥知天時,九扈帶來耕種、耘田和收獲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鳥師而鳥名”。
D.周人的鳳崇拜是從商人那里沿襲而來的,而周人的崇鳳熱甚至超過了商人。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第二段“真正的鳳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現,而且此時是華冠短尾鳥和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同時出現”說明“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形狀的鳳紋”在商代晚期已經出現。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代所見的“鳳”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種鳥。在中國文化史上,風的形象最為重要的演變開始于殷商晚期,最終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稱臣于商紂王。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戰結束后,馬上就參拜了商人的神廟。
C.《尚書》“周書”是記載周王朝史事之書,在“周書”十二篇中大量宜傳天命、“殷革夏命”,實際上就是在宣傳“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戰克商的時間定在甲子日,即歲星在鶉火的時候,就是因為鶉是赤鳳,而赤風將帶來“上天之命”。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周武王參拜商人的神廟“這說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統接過來,成為中原合法的統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揚天命,歸根結底在于強調“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擇。”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揆字端卿,祖籍隴西成紀人,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
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諲,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抅求諲過失。諲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數日,其兄皆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麞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仆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撰寫。
C.深昧求賢之意也 昧:冒犯。
D.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恣:任意。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昧:不明。回答此題,可用代入法。
5.一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組是(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 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罷羽林之請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 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A.① 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④⑤是李揆不受重視的表現,與題干要求不符。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后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諲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是在呂諲被調出京城,“自賓客為荊南節度”之后。
【答案】C
(1)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
(2)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余州焉。
【答案】(1)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職的位置上,李揆卻不加推薦。(大意2分,“時名”“滯”“引進”各1分)
(2)當地州郡長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大意2分,“薄”“遷徙”“蓋”各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翻譯文言語句,要注意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關鍵詞語及特殊句式的翻譯。如(1)中的“時名”“滯”“引進”;(2)中的“薄”“遷徙”“蓋”就是得分點。
【參考譯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隴西成紀,安家于鄭州,世代是顯貴的豪門世族。少年時聰敏好學,善于寫文章。開元末年,應試進士,向皇帝建言獻策,皇帝下詔讓中書省考察他的文學才能,破格任命為右拾遺。乾元初年,兼任禮部侍郎。李揆認為過去主管科考的部門取士,大多不考查他們實際能力,只是提高標準,索查他們讀過的書籍,完全違背求取賢才的意圖。他在應試文章中寫道:“作為大國選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試時可把經籍放在眼前,請他們任意查找。”因此幾個月之后,對他好的評價傳到皇上耳中,從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當時京城盜賊橫行,有的在當街殺了人把尸體扔到水溝中,此時李輔國專權,他上奏皇上請求選調五百名羽林騎士以備巡視。李揆上疏說:“過去西漢時用南軍、北軍統轄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機會從南軍進入北軍誅滅呂氏,才安定了劉氏天下。皇朝設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區分,用來互相偵察監督。現在用羽林軍代替金吾衛軍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尋常的變故,將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沒有采納用羽林軍巡夜的請求。李揆在宰相職位上,決斷大事,提出興利除弊、官吏進退的主張,雖然非常博學善辯,但他生性熱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們非議。還有他的哥哥李皆在當時本來就有名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薦。同列的宰相呂諲的地位名望雖然與李揆懸殊,但處理政事的能力卻在李揆之上。呂諲被罷相后,以賓客的身份做荊南節度,聲望非常好。李揆懼怕他再入朝當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機構到呂諲所屬的地方捏造呂諲的過失。呂諲密奏皇上陳述了自己的實情,皇上就貶李揆到萊州做職務同正員的長史。李揆罷官后,過了幾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為司門員外郎。后來過了幾年,李揆通過考核被任命為歙州刺史。當初,李揆當政時,侍中苗晉卿多次推薦元載擔任要職。但李揆自恃是名門望族,認為元載出身貧寒,心中很是輕視,不任用他,且對苗晉卿說:“風采出眾的賢士不被任用,而貧賤窮酸的小人卻來求取官職。”元載懷恨很深。等到元載登上相位,乘李揆應當調職時,就上奏朝廷讓李揆做秘書監,到江淮養病。李揆既沒有祿俸,家境又貧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討維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樣漂泊于多個州郡,共十五六年,當地的郡守長官對他稍有輕薄,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元載因罪被殺后,朝廷任命李揆為睦州刺史,又入京擔任國子祭酒、禮部尚書,被宰相盧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駕幸山南時,命令李揆充任與番邦會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們一行完成使命回到鳳州時,李揆因病而死,死時是興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歲。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的2分,能做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全詩并沒有直接寫“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來進行表現,如“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就用大雪來對梅進行烘托。回答此題應該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體分析這種手法使如何運用的,并指出這樣寫的作用。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后才離開。(答出作者心情的3分,能做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本題考查的落點是思想感情。回答此題,要從“梅”的這個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發情感上的作用,再結合具體的詩句“惆悵江頭數枝梅”“相思應恨劫成灰”進行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無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勸學》)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酈道元《三峽》)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豈無山歌與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筋骨之強 下飲黃泉(2)林寒澗嘯 常有高猿長嘯(3)往往取酒還獨傾 嘔啞嘲哳難為聽(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題不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默寫名句要建立在對名句熟練、準確記憶的基礎上,注意那些關鍵字的寫法,還要注意上下句的聯系,以免因記錯而失分。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
題卡上把所選大題對應的題號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
題內的小題。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題評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題評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峽 谷 阿城
山被直著劈開,于是當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約是那刀有些彎,結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許,愈近峽口,便愈低。
森森冷氣漫出峽口,收掉一身粘汗,近著峽口,倒一株大樹,連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測之事,把大樹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峽頂一線藍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長,石頭生鐵般銹著。一塊巨石和百十塊斗大石頭,昏死在峽壁根,一動不動。巨石上伏兩只四腳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爾吐一下舌芯子,與石頭們賽呆。
因有人在峽中走,壁上時時落下些許小石,聲音左右蕩著升上去。那鷹卻忽地不見去向。
順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處。臨路立一幢石屋,門開著,卻像睡覺的人。門口一幅布旗靜靜垂著。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墊路。
中午的陽光慢慢擠進峽谷,陰氣浮開,地氣熏上來,石板有些顫。似乎有了噪音,細聽卻什么也不響。忍不住干咳一兩聲,總是自討沒趣。一世界都靜著,不要誰來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個藏文字,布色已經曬退,字色也相去不遠,隨旗沉甸甸地垂著。
忽然峽谷中有一點異響,卻不辨來源。往身后尋去,只見來路的峽口有一匹馬負一條漢,直腿走來。那馬腿移得極密,蹄子踏在土路上,悶悶響成一團。騎手側著身,并不上下顛。
愈來愈近,一到上坡,馬慢下來。騎手輕輕一夾,馬上了石板,蹄鐵連珠般脆響。馬一聳一聳向上走,騎手就一坐一坐隨它。蹄聲在峽谷中回轉,又響又高。那只鷹又出現了,慢慢移來移去。
騎手走過眼前,結結實實一臉黑肉,直鼻緊嘴,細眼高顴,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隱在袖中,并不拽韁。藏靴上一層細土,腳尖直翹著。眼睛遇著了,臉一短,肉橫著默默一笑,隨即復原,似乎咔嚓一響。馬直走上去,屁股錦緞一樣閃著。
到了布旗下,騎手俯身移下馬,將韁繩縛在門前木樁上。馬平了脖子立著,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換一下后腿。騎手望望門,那門不算大,騎手似乎比門寬著許多,可拐著腿,左右一晃,竟進去了。
屋里極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兩張粗木桌子,三四把長凳,墻里一條木柜。木柜后面一個肥臉漢子,兩眼陷進肉里,滲不出光,雙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騎手走近柜臺,也不說話,只伸手從胸口掏進去,捉出幾張紙幣,撒在柜上。肥漢也不瞧那錢,轉身進了里屋。少頃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騎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來一碗酒,順手把錢劃到柜里。
騎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將肉丟進嘴里,臉上凸起,腮緊緊一縮,又緊緊一縮,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頭鬈發沉甸甸慢慢松開。手掌在桌上劃一劃,就有嚓嚓的聲音。手指扇一樣散著,一般長短,并不攏,肥漢又端出一碗湯來,放在桌上冒氣。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見。騎手將嘴啃進酒碗里,一仰頭,喉節猛一縮,又緩緩移下來,并不出長氣,就喝湯。一時滿屋都是喉嚨響。
不多時,騎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臉上蒸出一團熱氣,向肥漢微微一咧嘴,晃出門外,肥漢夢一樣呆著。
陽光已移出峽谷,風又竄來竄去。布旗上下扭著動。馬鬃飄起來,馬打了一串響鼻。
騎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韁繩,馬就踏起四蹄。騎手翻上去,緊一緊皮袍,用腿一夾,峽谷里響起一片脆響,不多時又悶悶響成一團,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耳朵一直支著,不信蹄聲竟沒有了,許久才辨出風聲和布旗的響動。
(1)下列對這篇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篇描寫峽谷,著力突出了它的“險”、“奇”、“靜”;對四角蛇的描寫,更是以動襯靜,十分生動地表現了這些特點。
B.肥漢“夢一樣呆著”,是被騎手喝酒吃肉時的氣概,以及酒后不痛尋常的動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漢的性格特征
C.小說文字簡潔,注重細節描寫。“布旗上有個藏文字”、“藏靴上一層細土”,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說擅長人物性格描寫,尤其重視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經常在人與人、人與景的對比與襯托中,凸顯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
E.小說以“我”的耳聞目睹為線索,描寫神奇的峽谷與質樸的邊民,觀察細致,筆法老練,用語奇崛,具有 的藝術風格。
【答案】答E3分,答C2分,答A1分,答BD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本題不給分。
【解析】B項,“‘呆’突出了肥漢的性格特征”不對,只能寫出他當時的情態;D項,“尤其重視人物心理的刻畫”不對,文中幾乎沒有心理描寫,而側重人物的表情、動作等的描寫。
(2)小說中三次寫到鷹,分別表現了 什么意圖?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強化了山谷的荒涼僻靜,為騎手的出現提供了獨特的背景;②“那鷹卻忽地不知去向”,暗示騎手已經到來;③“那鷹又出現了”,空中自由飛翔的鷹與獨來獨往的騎手相互比照,豐富了騎手的形象內涵。(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鷹”在文中是一個次要形象,作者對其進行描寫,其用意是為了突出“騎手”這一形象服務。分析時,要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進行,如“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 “那鷹卻忽地不知去向” “那鷹又出現了”等。可以從對環境的烘托與對騎手這一形象的作用兩個方面考慮。
(3)小說中的“騎手”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6分)
【答案】①外形:相貌不凡,身體強壯,肌肉結實,有著樸質自然的力與美;②舉止:一人一騎,獨行于峽谷中,雖山路崎嶇,但因騎術高超而從容沉穩;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節,粗獷而有野性。(答出一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欣賞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騎手”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可以圍繞文中的描寫及古詩情節的發展進行分析,如寫他的出場、外貌、動作、喝酒吃肉等。可以從外形、舉止、性格等幾個方面分條作答。
(4)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從在小說中的地位來看,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個自然形象,與騎手一樣具有著重要的審美意義,所以峽谷的描寫是小說不可缺少的內容;②從形象塑造上看,峽谷是騎手活動的主要空間,所以峽谷的描寫對塑造騎手的形象、表現騎手性格起著關鍵作用;③從藝術表現上看,峽谷的描寫,使人與物有機結合,峽谷的原始沉靜與騎手的孤獨沉默相輔相成,互為比照映襯,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④從思想內涵上看,峽谷的描寫,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的原始美與生命力的贊嘆之情,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使小說的主題更為鮮明。(答出一點2分,兩點5分,答出三點8分。)
【解析】本題考查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級。“峽谷”本身就是一個自然形象,同時它對騎手性格的塑造、作品的思想內涵及藝術效果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類題目具有開放性,意思答對即可,答案不強求一致,只要觀點鮮明,理由充分,論述合理,就能得到相應的分數。
1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一個不能忘記的人
劉重來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按照“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的條款,外國輪船在長江上觸目可見,令國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盧作孚邀約友 人,集資創辦民生實業公司,積極投入以經濟實力奪回內河航運權的愛國斗爭。公司成立之初,整個家當只有一艘載重噸位為70噸的小輪船,盧作孚就定下了“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公司宗旨,展現了他的強國宏愿。當時,長江上游航運正被外國輪船公司控制著,不多的幾家中國輪船公司瀕臨破產,盧作孚采取“人棄我取,避實就虛”方針,在從未行駛過輪船的嘉陵江開辟新航線,并在管理上大膽改革,使公司站穩了腳跟,并將航線從嘉陵江發展到了長江。從 1930年開始,民生公司“化零為整”,逐步壯大實力,先后合并和收買了大批中外輪船,并控制了長江上游航運,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外國輪船公司逐出了長江上游。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長江,爭雄于列強”,不僅在長江沿線、中國沿海港口,而且在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機構,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盧作孚也被海內外譽為“中國船王”。
抗戰爆發、國難當頭的時刻,他號召:“國家的抗戰開始了,民生公司應當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戰爭!”在他的指揮下,全體員工英勇投入到緊張、艱險的抗戰運輸中去。 1938 年10月,武漢失守,作為長江咽喉、入川門戶的宜昌積壓了大批難民和從淪陷區運來的大批機器設備,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當時的實際運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還有40天就是長江枯水期,日本飛機不斷轟炸,日軍節節逼近。在此關鍵時刻,盧作孚下令采用 “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軍用物 資及不宜裝卸的大型機器設備直運重慶外,其他物資一律分段運輸,使航程縮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長江枯水期到來之前,將全部難 民和機器設備安全撤離宜昌。
盧作孚的另一項重要貢獻是北碚鄉村建設實驗。1927年,盧作孚被任命為北碚峽防局局長。峽防局本是一個治安聯防機構,但他卻借此難得的平臺,他與民國時期各地鄉村建設實驗不同,明確提出其鄉村建設的目的是“要趕快將這一個國家現代化起來”,就要“要趕快將這一個鄉村現代化起來”,為此,他精心設計了北碚的 “鄉村現代化”藍圖,“以嘉陵江三峽為范圍,以北碚為中心,要將嘉陵江三峽布置成一個生產的區域、文化的區域、游覽的區域”,以供中國“小至鄉村,大至國家的經營參考”。經過努力,這個昔日貧窮落后、偏僻鼻塞、盜匪橫行的小鄉鎮,終于建設成為性產發展、丈教事業發達、環沈優美的重慶市郊重要城鎮”。陶行知參觀后說,北碚的建設“可謂將來如何建設新中國的縮影”.盧作孚也與姜陽初、梁漱溟一起,被稱為“民國鄉建三杰”。(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最好的報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個公園,便酬報你一個美好的公園;建設一個國家,便酬報你一個完整的國家。這是何等偉大而且可靠的報酬!它可以安慰你的靈魂,可以沉溺你的終身,可以感動無數人心,可以變更一個社會,乃至于社會的風氣。(盧作孚《工作的報酬))
②鄉村建設在消極方面是要減輕人民的苦痛,在積極方面是要增進人民的幸福.造會眾福,急公眾難.……我們要做這樣的事業,便要準備人、準備錢、準備東西、準備辦法,尤其要許多人分工合作,繼續不斷地去辦.(盧作孚《鄉村建設的意義》)
③確立公眾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質基礎的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和文化水準,使國家成為一個本身健全的現代國家尤為吾人必須全力趨赴的的積極目的。(盧作孚《論中國戰后建設》)
④作孚先生作為舊中國一位著名的愛國實業家,與張之洞、張謇、范旭東一起,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舊中國實業界四個“不能忘記”的人物.(胡德平《發揚和借鑒老一輩民族實業家的精神和經驗》)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外國輪船分司壟斷長江航運,外國商船在長江上橫沖直撞,氣焰囂張,這直接促使盧作孚決心創辦中國人自己的航運公司.
B.為了趕在長江枯水期到來之前將全部難民和機器設備安全撤離宜昌,盧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實行分段運輸,大大縮短了航程。
C.由于創辦民生實業公司的輝煌成績和完成抗戰時期運輸任務的卓越貢獻,盧作孚不僅受到時人的稱贊,也一直為后人所推重。
D.從北碚的建設實驗中,盧作孚認識到,鄉村建設固然需要人、財、物,需要實施辦法,更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斷努力。
E.在盧作孚看來,中國戰后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減輕人民的痛苦,增進人民的幸福,急公眾難,并為此身力行,全力趨赴。
【答案】答D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E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本題不給分。
【解析】A項,盧作孚創辦民生航運公司的原因是長江上游的航運被外雇偶公司壟斷,說外國船只橫沖直撞,氣焰囂張無依據。B項,“一律采用”過于絕對,因為這不包括最重要軍用物資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機器設備。E項,“中國戰后”不對,應為“鄉村建設”。
(2)胸懷強國愿望的盧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國船王”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采取“人棄我取,避實就虛”的方針,使民生公司的航運業務從嘉陵江擴展到長江;②化整為零,逐漸控制長江上游航運;③在長江沿岸,中國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有分支機構,使民生公司成為當時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文中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答題區域主要在第一段。可以結合他為公司的發展定下的宗旨與方針進行思考。
(3)盧作孚被認為“民國鄉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精心設計北碚的鄉村現代化藍圖;②把北碚建成生產發展,文教事業發達,環境優美的重慶市郊重要城鎮;③以北碚的實驗作為“小至鄉村,大至國家的經營參考”。 (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本題的答題區域在正文的最后一段。擔任北碚峽防局局長后,首先為北碚的發展設計了藍圖,確定北碚的發展目標,并將此作為一個實驗,目的是向其他地區乃至全國進行推廣。只要抓住關鍵信息,進行適當整合即可。
(4)為什么盧作孚被譽為“不能忘記”的人?情節和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愛國者:提出“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強國宏愿,動員民生公司員工應用抗戰;②腳踏實地,勇于實干的實干家:創辦民生實業公司,致力于北碚鄉村建設;③具有現代意識的改革家:認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礎建設,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④目標高遠,不懈追求的理想主義者:把實現個人理想和服務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答出一點2分,兩點5分,答出三點8分。)
【解析】本題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回答此題要緊密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文章先寫他對航運事業的貢獻,再寫他對抗戰做出的貢獻,最后寫他在鄉村建設方面的貢獻。另外,相關鏈接部分也作為一個補充,起到了揭示其精神品質的作用。回答時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理解也可以,但需觀點鮮明,理由充分,論述合理。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荊山之巔的大禹雕像頭戴櫛風沐雨的斗笠,手握開山挖河的神鍤,腳踏興風作浪的蛟龍,再現了他與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不僅在舞臺上風姿綽約,在日常生活中也氣度不凡,無論何時何地,他總能讓人為之傾倒。
C.最后幾年,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小家電生產企業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禮,占據了全省60%的市場份額。
D.家庭條件的優越和父母的溺愛,養成了他傲慢狂妄的個性,不管對誰都側目而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樣子。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櫛風沐雨: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顯然與句意不符,同時這個詞語不能作定語。風姿綽約:形容女子風韻姿態柔美動人。這里形容梅蘭芳是可以的,因為她扮演的是旦角。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與語境不符。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句意是說其傲慢,顯然不當。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很多企業都認識到,為了應對消費需求和競爭格局的變化,必須把改進服務提到與研發新產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卻能夠慧眼獨具,將之信手拈來,尋找其敘述的價值,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來越多,這顯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對長久以來孩子們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喚。
D.數字化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致使很多人提筆忘字,從此以往,將影響到漢字文化能否很好的傳承。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B項,主語不一致,可以再最后一個分句前加“使之”;C項,成分殘缺,應為“顯示了……的趨勢”;最后一個分句無主語;搭配不當,“對想象力……呼喚”不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以學校的日子里,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視著學校紅色的大門,由衷地感謝她帶給我的一切。
① 很多時候你可能覺得今天跟昨天沒什么不同
② 這時你可能非常留戀過去的日子
③ 突然發現它寫得真好
④ 你回過頭來,其實一切都在改變
⑤ 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
⑥ 現在要離開這個工作了七年的學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⑥句緊承“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一句,并引起⑤句,③句是對⑤句的評價,①句另起一層,④句緊承①句,②句中“這時”照應④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這兩項是絕大多數植物根系的本職工作.然而,進化史上最早出現的根,作用卻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養料,而是 ② ,這種早期類型的根被稱為假根. ③ ,是因為這些根內沒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通道,它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將植物固定在合適的生活環境中,會降低風吹和水流的影響,提高其生存幾率。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收養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稱其為假根(答出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材料給出的是一個段落,有具體的語境,回答時要充分注意到這一點。要注意到題干中要求的“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還要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根”的知識。
17.下面是我國的“國家節水標志”,請寫出該標志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70個字。(5分)
【答案】圖標由水滴、手掌和圓形組成。圓形代表地球,象征節水能保護地球生態;手掌托著水滴,象征人人動手節約每一滴水;手掌又象一條河流,象征著滴水成河。(答出三個構圖要素1分,每答出一種寓意1分,語句通順1分,意思對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國家節水標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變形而成。綠色的圓形代表地球,象征節約用水是保護地球生態的重要措施。標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變形,寓意為節水,表示節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約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條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匯成江河。水和手的結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兩個點),且水滴正處在"心"字的中間一點處,說明了節約用水需要每一個人牢記在心,用心去呵護,節約每一滴珍貴的水資源。由于有字數限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篩選關鍵信息,進行整合。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學習階段,你一定在班集體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收獲了深厚的情誼,同窗共讀,互相幫助,彼此激勵,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爭執,都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伴你走向成熟。
某機構就“同學關系”問題在幾所學校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表示滿意,36%的人認為一般,4%的人覺得不滿意。
如果同學關系緊張,原因是什么?有人認為是我自我意識過強,有人認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認為緣于競爭激烈,等等。
對于增進同學間的友好關系,營造和諧氛圍,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為他人著想,關系就會更加融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不得抄襲。
【作文指導】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從高中生的同學關系入手,從調查數據起引,強調了求真求實的嚴謹作風,讓同學關系話題顯得有話可寫。命題的意圖在于強調和諧美好的同學關系,所以,在開始以優美抒情的文字抒寫同學關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爭執,都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寫作的健康導向。
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
1、同床共讀,互相幫助,彼此激勵,不愉快的爭執等同學關系往事給留下難忘的記憶,可以寫成記敘文,重在描寫,妙在倒序,可以創新書信等體裁。
2、探討同學關系緊張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識、志趣性格、競爭三個角度,可以攻其一點,也可以多點綜合,更可以另抒新見,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借助故事闡發道理,宜聯系歷史、社會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點水。
3、如何增進同學間關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換位思考等方式,寫法同第二點。
從文體上看,寫記敘文較有話可說,但要注意不要平鋪直敘,記流水賬,要從小處著眼,講究波瀾與語言。寫議論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邊同學論證,因而缺乏說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