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孔子在修訂《春秋》時,同樣記載戰爭,有伐、征、侵等區別,同樣記載殺人,有殺、弒、殲等不同方式,這被稱作‘春秋筆法’”。這表明( )
A.文字史料帶有主觀因素 B.史家熱衷于戰爭殺伐的記錄
C.歷史是個人心態的反映 D.文獻史料不能反映真實歷史
25.《通典》記載:漢武帝時“以(御史)中丞督司隸(校尉),司隸(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東漢初年,朝廷舉行朝會時,司隸校尉可以與尚書令和御史中丞專席獨坐。司隸校尉地位的變化說明( )
A.中央監察機構更加精簡高效 B.專制皇權受到了更多的制約
C.三公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對地方政治的監察
26.下列歷史現象發生在地圖所示歷史時期的是( )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B.古代三大發明的西傳
C.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D.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
27.公元二世紀時,羅馬帝國境內有個亞歷山大港的小商人,他向當地放高利貸的大商人借貸,并立下了契約半年后還本付息,可由于經營不善,無力還錢。為此大商人告上法庭,要求剝奪小商人的家產、包括小商人的二十個奴隸成為他家的奴隸。法官可能的判決是( )
A.按照契約的規定執行 B.準許原告的法律訴求
C.要求當事方接受和解 D.以非羅馬人為由拒絕
28.1911年11月20日,《大公報》刊載“君主民主立憲問題之解決”的征文啟示,引起廣泛關注,民眾參與度大大超過預期。之后,共評出獲獎文章16篇,其中主張君主立憲有11篇,倡導民主立憲有2篇,未明確表明態度的有3篇。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
A.該報具有君主立憲的政治傾向 B.近代報刊關注與讀者互動交流
C.民主共和觀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對民間的言論具有包容度
29.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中提出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并相應地改變了黨的若干政策。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一步變化情況,向黨內發出《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9月17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從中共中央的政策變動中可以看出( )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戰的思想路線 B.中共“左傾”關門主義更加嚴重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發展
30.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說,農村改革的這30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8年的黃金十年……第二階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階段:2003~2007年的歷史跨越五年……與三個階段相對應的關鍵詞分別是( )
A.“鄉鎮企業”“民工潮”“新農村建設”
B.“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民工潮”
C.“民工潮”“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
D.“鄉鎮企業”“新農村建設”“民工潮”
31.從19世紀50年代末俾斯麥對德國未制度做了這樣的構想:既能保持普魯士王朝和容克階級的政治統治優勢,又能在經濟方面照顧資產階級的利益,并使兩個階級利益互相融合,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基礎。這種設想在1871年帝國憲法中加以定型,最終促成了德意志新體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并不沖突 B.統一使德國資產階級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德國的政治體制適合國情 D.統一后德國制度更具有專制色彩
32.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觀察右圖,這場戰爭最先爆發于( )
A.①⑤ B.③⑤
C.②③ D.③④
33.在1945年蘇聯人民熱烈慶祝勝利的那個上午,美國駐莫斯科代辦喬治·凱南站在窗前看著眼前的一切,卻冷靜地說道:“一切才剛剛開始。”之后美國“開始”的是( )
A.鐵幕演說 B.采取冷戰政策 C.實施馬歇爾計劃 &nb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