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農書·糞田之宜》:“用糞猶用藥也。”《呂氏春秋·上農》:“時至而作,竭時而止。”《齊民要術》:“麥黃種麻,麻黃種麥。”上述材料反映了
A.古代農業根據節氣安排生產
B.古代農業注意因地制宜
C.古代農業精耕細作的特點
D.古代農業發展尊重自然規律
2.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鐵農具在中國驟然增加,鐵犁、鐵鎬、鐵鐮刀和鐵耙在鄉村里成為日常用具。該現象帶的影響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稅田” 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賣買” D.“晝出耘田夜績麻”
3.《資治通鑒》中記載:“建成(太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高祖李淵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不符合
①封建禮制 ②“三綱五常”
③傳統宗法制 ④選官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理由是“上戶自足,無假官錢,而強與之。使出息。……名為厚
民,實乃剝下;名為惠民,實有利心。”這是反對
A.免役法 B.方田均稅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
5.蔣廷黻曾指出:協定關稅和□□□□□是近年所認為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可是當時的人并不這樣看。□□□□□在道光時代的人眼中,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應為
A.五口通商權 B.領事裁判權
C.最惠國待遇 D.內地傳教權
6.胡錦濤曾指出:“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推動”主要體現在
①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綱領
②推動了新的救國救民思想傳播
③顯示了新階級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統治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7.“‘中國’這個題目上,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到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管里化驗了幾千百次。我們中國人卻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功夫,……這真叫做‘思想上閉關自守’‘智識上的義和團’了。”這句話主要體現了作者
A.希望中國人親近日本
B.認為日本人比中國人在對待對方上更明智
C.主張對日本加深了解,進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認為義和團運動是思想上的閉關自守
8.“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怎么辦呢?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的進步。”該論述可能出自毛澤東的
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B.《論人民民主專政》
C.《論十大關系》 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9.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速決戰、閃電戰破產的戰役分別是
A.馬恩河戰役不列顛空戰 B.索姆河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
C.凡爾登戰役莫斯科戰役 D.馬恩河戰役莫斯科戰役
10.有學者認為:“19世紀70年代的新歐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辯證法所指的歷史上階級斗爭的新階段。”其依據的史實是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巴黎公社革命
C.國際工人協會的建立 D.第二國際的建立
11.WTO前總干事魯杰羅說:“經濟全球化是被貿易發展推著走的一列高速火車,迅速發展的技術也是推動力。……認為可以阻擋全球化的人必須告訴我們,他們準備如何阻止經濟和技術發展。”其旨在說明
A.全球化的推進必然導致反全球化的出現
B.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C.技術進步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D.貿易發展是全球化的基本推動力
12.取消各種混合色,在畫布上只并列不同純色,讓觀者憑自己的視覺,自行加以調和的做法,可以保持每一種純色的新鮮和光彩,從而創造出更為強烈的發光度。下列作品中屬于這種繪畫風格的是
A.《女史箴圖》 B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考頻道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