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語文考前押題:文言文閱讀(議論說理)
(時間:40分鐘 分值:38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
行;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
能于官以受職,盡力于權衡①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余力于心
,莫負兼官之責于君。故內無伏怨②之亂,外無馬服③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
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爭。如此,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聞之曰:“舉事無患者,堯不得也。”而世未嘗無事也。君人者不輕爵祿,不易富貴,不
可與救危國。故明主厲廉恥,招仁義。昔者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
其肌,故人主結其德,書圖著其名。人主樂乎使人以公盡力,而苦乎以私奪威④;人臣安
乎以能受職,而苦乎以一負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
于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
也。
使燕王內憎其民而外愛魯人,則燕不用而魯不附。民見憎,不能盡力而務功;魯見說,
而不能離死命⑤而親他主。如此,則人臣為隙穴⑥,而人主獨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獨立之
主,此之謂危殆。
釋儀的⑦而妄發,雖中小不巧;釋法制而妄怒,雖殺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禍歸乙,伏
怨乃結。故至治之國,有賞罰而無喜怒,故圣人極;有刑法而死無螫毒,故奸人服。發
矢中的,賞罰當符,故堯復生,羿復立。如此,則上無殷、夏之患,下無比干之禍,君
高枕而臣樂業,道蔽天地,德極萬世矣。
(選自《韓非子·用人第二十七》,有刪節)
[注] ①權衡:法令。②伏怨:懷怨于心。③“馬服”本指趙奢,這里指其子趙括。④奪威:
奪權。⑤離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隱患。⑦儀的:靶子,目標。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伯夷、盜跖不亂 亂:叛亂
B.而苦乎以一負二 負:擔負
C.數以德追禍 追:補救
D.釋儀的而妄發 發:放箭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夠少用氣力而建立功業;君主順應人情,就能夠少用刑罰而推行
法令。
B.因為晉文公鼓勵廉恥之心,提倡仁義之舉,所以介子推憑著“仁義”之心割下身上的肉
給他吃。
C.假如燕王對內憎恨本國民眾,對外喜愛魯國人,那么燕人就不為他所用,魯人也不會
依附他。
D.君主實行賞罰不能憑個人喜怒,如果放棄法制而亂發脾氣,即使大肆殺伐,奸人也不
會害怕。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之利,莫長于此。(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隙穴之臣而事獨立之主,此之謂危殆。(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心 術
蘇 洵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
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①,嚴斥堠②,
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
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
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
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
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
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
,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惠,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
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
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
,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
。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
。袒裼③而案劍,則烏獲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
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選自《古文觀止》)
[注] ①烽燧: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燃火叫“燧”。在這
里泛指軍隊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來瞭望敵情的土堡,這里指放哨、瞭望。③袒裼
:tǎn xī,脫去上衣露出身體。④烏獲:古代大力士。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瞬:正視
B.鄧艾縋兵于蜀中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沖刺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