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語文考前押題:文言文閱讀(史書傳記)
(時間:40分鐘 分值:3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彭羕字永年,廣漢人。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姿性驕傲,多所輕忽。
羕仕州,不過書佐,后又為眾人所謗毀於州牧劉璋,璋髡鉗羕為徒隸。會先主入蜀,溯
流北行。羕欲納說先主,乃往見龐統。統與羕非故人,又適有賓客,羕徑上統床臥,謂
統曰:“須客罷,當與卿善談。”統客既罷,往就羕坐,羕又先責統食,然后共語。因留
信宿①,至于經日。統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為奇,數令羕
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識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
事。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
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
,左遷羕為江陽太守。
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
孔明、孝直諸人齊足并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②荒悖,可復道邪
!”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
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羕於獄中與諸葛亮書曰:“仆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暗弱,其惟
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志。會公來西,仆因法孝直③自炫鬻
,龐統斟酌其間,遂得詣公於葭萌,指掌而譚,論治世之務,講霸王之義,建取益州之
策,公亦宿慮明定,即相然贊,遂舉事焉。仆從布衣之中擢為國士,盜竊茂才。分子之
厚,誰復過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④,為不忠不義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
量,茍以為首興事業,而有投江陽之論,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頗以被酒,侻失‘老
’語。此仆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至于內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
公,共討曹操耳,寧敢有他志邪?足下,當世伊、呂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天明地察,神祇有靈,復何言哉!貴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愛,自愛!”羕竟
誅死,時年三十七。
(《三國志·蜀書》,有刪節)
[注] ①信宿:連宿兩天的時間。②老革:老兵。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④菹醢:剁成
肉醬。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法正宿自知羕 宿:平素
B.自矜得遇滋甚 矜:驕傲
C.所以有怨望意者 望:埋怨
D.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濟:救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彭羕在州里做書佐時,被嫉賢妒能的劉璋罰做服刑的徒隸;恰逢劉備沿江北上入蜀,
彭羕于是前往拜見,受到劉備賞識。
B.劉備認為彭羕是個奇才,多次委以重任。但諸葛亮對彭羕另有看法,劉備也經過觀察
,對彭羕稍有疏遠,將他貶為江陽太守。
C.彭羕確實有才華,也曾有過出色的表現,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貶后對馬超說出如果他
們二人聯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D.在寫給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顧了自己追隨劉備的初衷和過程,表達了對劉備的感激
,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反思。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統客既罷,往就羕坐,羕又先責統食,然后共語。(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仆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劉衡,字廉舫,江西南豐人。嘉慶五年副榜貢生,充官學教習。十八年,以知縣發廣東
。奉檄巡河,日夜坐臥舟中,與兵役同勞苦,俾不得通盜,河盜斂戢。署四會縣,地瘠
盜熾。衡團練壯丁,連村自保。調捕會匪,焚其籍,以安反側,只治渠魁[注],眾乃定
。調暑博羅,城中故設征糧店敦家。鄉又設十站,民以為累,衡至即除之。俗多自戕,
里豪蠹役雜持之,害滋甚。衡釋誣濫,嚴懲主使,錮習一清。道光三年,授四川墊江,
俗輕生亦如博羅,衡先事勸諭,民化之。獲匪初犯者,曰:“饑寒迫爾。”給貲使自謀生
,再犯不宥,匪輒感泣改行。調暑梁山,處萬山中,去水道遠,歲苦旱。衡相地修塘堰
,以時蓄泄,為永久之計。捐田建屋,養孤貧,歲得谷數百石,上官下其法通省仿行。
尋調巴縣,為重慶府附郭,號難治。白役七千余人,倚食衙前。衡至,役皆無所得食,
散為民,存百余人,備使令而已。歲歉,衡謂濟荒之法,聚不如散,命各歸各保,以便
賑恤,是年雖饑不害。
衡嘗謂律意忠厚,本之為治,求達愛民之心。然愛民必先去其病民者,故恒寓寬于嚴。
官民之阻隔,皆緣丁胥表里為奸。有訴訟,坐堂受牘,親書牒令原告交里正,轉攝所訟
之人,到即訊結。非重獄,不遣隸勾攝;即遣,必注隸之姓名齒貌于簽。又令互相保結
,設連坐法,蠹役無所施技。性素嚴,臨訟輒霽顏,俾得通其情,抶不過十,惟于豪猾
則痛懲不稍貸。嘗訪延士紳,周知地方利害,次第舉革。待丞、尉、營弁必和衷,時周
其乏,緩急可相倚。城鄉立義學,公余親課之。為治大要,以恤貧保富、正人心、端士
習為主。總督戴三錫巡川東,其旁邑民訴冤者皆乞付劉青天決之,語上聞。
擢綿州直隸州知州,宣宗召對,嘉其公勤。每語人曰;“牧令親民,隨事可盡吾心;太守
漸遠民,安靜率屬而已,不如州縣之得一意民事也。”然衡所在屬吏化之,無厲民者。后
擢河南開歸陳許道,未幾,病。久之,病不愈,遂乞歸。數年始卒。博羅、墊江、梁山
、巴縣皆請祀之名宦祠。
衡所著書,皆閱歷有得之言,當世論治者,與汪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沖刺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