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雞肋(lèi) 蠻橫(hèng) 不著邊際(zhuó) 大楷字帖(tiè)
B、內訌(hòng) 哂笑(shĕn) 斷壁殘垣(yuán) 不落窠臼(kē)
C、驚悚(sŏng) 憤懣(mǎn) 怙惡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ĭ)
D、難處(chŭ) 括弧(hú) 唾手可得(tuò) 不脛而走(jìng)
答案:C(măn應為mèn)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該題每一個選項中加點的字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本題考查形聲字的讀音,與所學的教材貼近。
2.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愧疚 必須品 防微杜漸 額首稱慶
B.搜尋 吊胃口 炙手可熱 按捺不住
C.剽悍 金剛鉆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撮合 板著臉 破涕為笑 奉為圭臬
答案:C(“不明就理”應為“不明就里”意思是:不明白其中的實際情況)
【解題指導】考查現代漢語漢字的字形。試題仍然考查常用、常見漢字。從去年開始考綱在作文部分第一次規定了對錯別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對正確書寫漢字的考查力度,這恐怕是基于網絡語言錯別字和學生書寫錯別字十分普遍的現狀而提出的。學生往往在同音字、近義字上出錯。平時多采用義辨法,可以減少錯別字。與去年一樣,許多詞語出自課本,“就里”就出自高中語文第四冊《長亭送別》一文的注釋,這是下一屆高三復習時應該注意的。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他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過深。
B.亞冠聯賽小組賽上,魯能泰山隊的另一個對手韓國首爾FC隊以6∶1取得了勝利。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泰山隊的亞冠之旅格外艱險。
C.平遙人過去在外經商的極多,賺了錢,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還要雇保鏢,于是便生出這票號,專管對換銀錢。
D.老張按照慣例把買回來的對蝦和豬肉分別稱了稱,才發現他買的對蝦被偷工減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答案:B(A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不尚虛華。屬詞義與語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淺的意思。B格外:非常、特別/額外、另外。此句是突出魯能泰山隊目前形勢的困難處境,用“格外”很恰當。C對換:相互交換。這是個生造詞。而此句的語境是用一種貨幣折換成另一種貨幣,應為“兌換”。D偷工減料: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削減工料。現也指做事圖省事,馬虎敷衍。這屬詞義與語境不合。應是“缺斤短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詞語(含熟語)的運用能力,為了減少題量,將詞語(實詞和虛詞)和熟語(成語、慣用語等)合并起來考查,結合語境分析是關健,能力層級為D級。詞語的運用要靠平時多積累。熟記其意義和用法。另外還要注意運用范圍是否準確,感情色彩是否得當,與語境是否矛盾或重復,是否有語法錯誤等,切忌望文生義,并注意一詞多義現象。
4.下列各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現代醫學一再證明,當一個人精力衰退、對事物缺乏好奇心與興趣時,循環系統功能也會跟著退化。
B.來自海內外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800多位閩籍工商界精英匯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組織了39名專家趕到重建的龔灘古鎮,對已經完工的工程通過了驗收。
D.漫步小徑,風送來一陣撲鼻的香味。環顧四周,我看見一枝露出高墻的臘梅正在那里釋放幽香。
答案:A(B“海內外”與“國家、地區和國內”有重復且語意不清,刪“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1個省、直轄市”。C“通過”一詞使用不當,改為“進行”。D屬動賓搭配不當,“看見”與“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為“環顧四周,我看見一枝露出高墻的臘梅,原來幽香是從那里釋放出來的”)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辨析語病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對于病句關鍵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認真讀教材與課外書籍,培養語感;二是熟悉《考試大綱》里規定要求掌握的六種病句類型。本題考查的內容屬常見而且典型的病句。看到一個句子,首先要調動語感,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果別扭則該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運用語法分析的手段,先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這兩步常常能發現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等語病。有的語句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邏輯意義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浩瀚無垠的海洋似乎是永遠也不會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來的呢?
有學者認為,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氣的形式存在于熾熱的地心中,或者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巖石中。那時,地表的溫度較高,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較多。地球在最初的5億年,火山眾多且活動頻繁,大量的水蒸氣通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后便漸漸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謂的“初生水”。
為了探尋地球水的淵源,人們還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學家托維利提出假說:地球上的水是大陽風的杰作。大陽風即太陽刮起的風,但它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帶電質子流。根據托維利的計算,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了17億億噸的氫,若把這些氫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億億噸水。
科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也提出了一個新理論: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迄今為止還未觀測到的由冰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衛星圖片時發現了一些黑色小斑點,而這些黑斑是高層大氣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氣體水云。他認為,小黑斑現象是許多小彗星不斷地把水從高層注入大氣,形成彗星云團,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發現了帶狀發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這一高度恰好是此類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1990年,一塊冰體從天而降,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我國專家潛心研究后認為,此冰塊就是來自彗星。弗蘭克理論還為一些未解之謎提供了解釋。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造成地球氣候劇變,才使恐龍及其他一些物種滅絕。1998年美國科學家打開了一塊來自彗星的隕石,結果竟在里面發現了少量的鹽水水泡!不久又發現另一塊隕石里布滿了奇怪的紫色晶體,這些晶體里竟然有水!
對于小彗星是否為地球帶來過大量降水,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試驗。
5.下列對“所謂的‘初生水’”表述準確的一項是
A.存在于熾熱的地心中的水蒸氣
B.存于地下巖石中的結構水、結晶水
C.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噴發的水蒸氣冷卻后形成的水
答案:D(ABC三項都在說明水存在于何處,但本題是要求解釋“初生水”的含義,從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產生的水,結合語境看,應是地球內部存在的 “水蒸氣通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后便漸漸形成”水,所以應是D項)
【解題指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解答這類題,關鍵是依靠題干找準答題區間,著重研讀某一段落。對于說明文閱讀,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內容,二是在弄清題干要求的基礎上,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異。當然,解答說明文閱讀題,許多復習資料歸納了方法和技巧,同學們也應該明白,這能夠提高解題速度,收事半功倍之效。
6.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弗蘭克理論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由冰組成的小彗星
D.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發現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經我國專家研究,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的冰塊來自彗星
D.有的隕石里含有鹽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體
答案:A(通過分析題干可看出,本題是要求尋找不能支持弗蘭克觀點的論據。該題的答題區間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個段落的中心句,是弗蘭克理論的核心觀點,從第2句至結尾是用事實論據作具體分析論證。A項恰恰是弗蘭克提出的理論觀點,而題干卻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蘭克理論觀點的“論據”,A項顯然屬答非所問)
【解題指導】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題只要明白了題干答題信息所指,正確選出并不難,本題的題干答題信息指的是:其它三項是能支持弗蘭克理論觀點的論據,另一項A是作為本段的觀點出現的,當然不能滿足題干要求。如此看來,答題前讀懂題目所含的信息(顯性的與隱性的)是正確解答的前提。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托維利假說,人類有可能利用太陽風獲取更多的水
B.根據弗蘭克理論,人類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團進行人工降雨
C.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預見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
D.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答案:C(AB兩項,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來看,依據現代的科技發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實現,判斷客觀。D項,人類目前類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贅述。C項錯誤不在于“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而在于“對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幫助“預見”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在文中沒有暗示信息。事實上,從文中可知“地球氣候劇變”,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 造成的)
【解題指導】該題重點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推斷”雖然有假說的成份,但前提條件應該是合情合理,而非妄斷。解答此題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依據原文信息,二是結合現有知識。切忌隨意或鉆牛角尖。
【備考意見】進行推斷應該根據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應以原文提供的信息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斷,并應該有創見。根據各選項所涉及的內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然后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選項中的某個結論。通過對照,往往會發現干擾項的種種錯誤:正反顛倒、時間錯位、強加因果、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以及種屬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擾項,就可確定正確選項了。當然有時很可能幾個說法從某個角度看都有不妥之處,這時應該比較一下幾個選項中哪個說法的錯誤更為明顯,然后就選定這個明顯有錯的選項。
三、(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為可笑。
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厚,一年所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詩》云:“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譯文:
人有明珠,沒有不視之為寶貴的,如果拿去彈射鳥雀,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何況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貴,見到金銀錢帛不懼怕法律的懲罰,立即直接收受,這就是不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彈射鳥雀,何況更加珍貴的性命,怎么能用它來換取財物呢?群臣如果能夠全力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這種受賄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隨便就收受財物。贓物賄賂暴露以后,自身也將受到損害,確實是可笑的。
貪財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財物。例如內、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祿優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數目本來就多。如果收受別人的財物賄賂,不過得到幾萬,一旦暴露出來,俸祿就會被削除,這難道是懂得吝惜財物嗎?謀求小的收入卻失掉了大的利益。從前公儀休生性喜歡吃魚,但他不收別人送的魚,他就能長久吃得上魚。況且作為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為臣子,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詩經》說:“大風生成因為有隧道,貪財的人敗壞同類。”這確實不是錯誤的話。過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國,不知道去蜀國的路徑,就雕刻了五頭石牛,在牛尾后放著黃金,蜀國人見了,以為石牛會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個力士拉石牛進蜀。道路修成,秦軍隨后進攻,蜀國于是滅亡。漢朝大司農田延年貪贓三千萬,事情敗露后自殺身死。如此之類的事情,哪里能夠記得完!
你們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總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樣,這樣不但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這話可以深以為戒。如果徇私貪污,不但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呢?”
古人說:“飛鳥棲息于樹林,唯恐樹木不高,所以在樹木的頂端筑巢;魚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還是被人們捕獲,都是因為貪吃食餌的緣故。”現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領取厚祿,應當履行忠誠正直,遵循無私清廉,這樣才能沒有災禍,長守富貴啊!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災禍的,都是為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么區別呢?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以博財物耶 博:增加 B.祿秩優厚 秩:品級
C.規小得而大失者也 規:謀求 D.事覺自死 覺:敗露
答案:A(換取、接受)
【解題指導】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實詞的詞義的掌握。能力層級為B級。文言文實詞的詞義的理解,主要應根據對原文大意的理解來判斷,原意是說怎么能用“性命”去換取“財物”呢?不過,此題的B項“秩”雖有“官吏的職位或品級”的義項,但從前后文語意搭配來推斷解釋為“俸祿”更恰當,因為后一句是“一年所得,其數自多”,此題出得不嚴謹。
【備考意見】考查文言實詞重在考查古今異義和根據前后文意的關聯推斷字詞的意思。此題一般以設錯的方式出現,并用詞語的今義來注釋其古義,誤導考生犯望文生義、以今解古的錯誤。要準確解釋實詞詞義,可根據語境和漢語表意的特點,從字形來推知字義,利用文言句式整齊對稱、講究對仗互文的特點來推斷,聯系上下文語境推斷,還可從留存到現在的成語中的一些古義來推知。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 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 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題指導】考查篩選文中信息要點和對文意把握的能力。③述蜀國滅亡,是“秦師隨而伐之”造成。文中與題干中的“貪鄙”主要是針對人而言。④說明財物多給愚者造成的影響,并沒有說是貪鄙帶來的。⑥是說禍和福都是因為個人的所作所為而召來的,沒回答“貪鄙”
【備考意見】解決信息篩選題要認真讀懂原文,理解所選的用來作判斷的句子的含義,掃清文字障礙,捕捉到重要信息,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其次是讀懂題干,弄清標準(例如題干中“全都”、“貪鄙的惡果”等信息要點),標準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選準。第三,依據標準,找到每句話所在的原文,結合上下文先理解語句意思,再與題干要求對照,逐一檢查,再作出選擇。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說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
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不可“規小得而大失”。
C.為主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僅能使百姓安寧,自身常獲歡樂,還能使子孫后代感到榮耀。
D.文章最后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害、長保富貴。
答案:D
【解題指導】綜合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D項“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有錯,應該都是“貪餌故”而被人們捕獲,此屬混淆文意。
【備考意見】此題設置錯誤的地方往往極不起眼,所以要求作答時一定要心細。在通讀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將備選答案中的相關內容,逐條與原文相關部分進行仔細比較,看被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凡是對原文內容故意夸大、縮小、曲解、混淆的選項,都是命題者設置的陷阱,應該特別小心。由于題干常常設計為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正確的三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選出錯誤的一項應該是有把握的。此類題的錯誤常常是無中生有或故意曲解。同時,此題對初讀本文時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