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屆高三4月第四次周練語文試題
第Ⅰ卷(單選題,共27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酒饌(zhuàn) 裙裾(jū) 沏(qì)茶 良莠(yǒu)不齊
B.載(zài)重 裨(pí)益 打烊(yàng) 解(jiě)甲歸田
C.列(liè)舉 菜畦(qí) 谷穗(suì) 虛與委(wēi)蛇
D.靚(jìng)妝 桑葚(shèn) 包扎(zhā) 螳臂當(dāng)車
答案:C。(A項,沏茶qī。B項,裨益bì。D項,包扎zā。)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聒噪 蘊藉 蠅營狗茍 屈意逢迎
B.跟帖 撮合 珊珊來遲 兩全其美
C.訂票 笑靨 得隴望蜀 磨肩接踵
D.裝幀 綠洲 嶄露頭角 緣木求魚
答案:D。(A項,曲意逢迎。B項,姍姍來遲。C項,摩肩接踵。)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我相信宗教以及教條,必將讓位于科學;可是人的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
B.為了“讓文化勾通兩國人民的心靈”,正在日本訪問的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來到記者中心,出席由日中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演講會。
C.春初時節,走進大洲廣場,頓覺沐浴在濃濃的文化氣息之中,書畫攝影、詩詞楹聯、剪紙刺繡等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當代十大建筑”評選結果揭曉,“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首都博物館、北京電視中心等新式建筑脫穎而出。
答案:C。(A項,“宗教”和“教條”是包含關系,改為“及其”B項,“溝通”是使兩方能通連指意,如“溝通思想”“溝通兩國文化”;“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結,貶義詞。根據語境,應用“溝通”。C項,“目不暇接”指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符合語境。D項,脫穎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盛大文學”與“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著“盛大文學”的作家服務及支持體系更加完備,也標志著“盛大文學”一直標榜的全版權運營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公安部直接指揮下,通過專案組歷時近一年的艱苦努力,作惡20余年的劉漢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被成功打掉。
C.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9月2日正式上線并接受舉報后,受到廣泛關注,截至9月底,網絡舉報量日均達到300件左右。
D.環境工作組研究發現,購物收據含有毒化學物質雙酚A,即使人們只是接觸收據,雙酚A也能經由皮膚進入人體,甚至可能致癌,嚴重擾亂人體激素分泌。
答案:B。(A項,成分殘缺,可在“全版權運營模式”的后面加“的全面升級”。C項,“日均”表平均數,不能和“左右”連用,“達到300件左右”不合邏輯,“日均”“達到”后都應跟一個確定的數,不能用約數。D項,語順序不當,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嚴重擾亂人體激素分泌”后面。)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宣紙
宣紙是我國傳統的書畫用紙,被譽為“紙壽千年,墨韻萬變”,其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機構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紙壽千年”是對宣紙耐久性的贊譽。檢測紙的耐久性可用人工加速老化的“達比”法:把紙樣置于105攝氏度的熱恒溫箱中,烘72小時即相當于紙樣在自然條件下老化25年。7種紙樣經過126天的老化試驗,其中3種宣紙完好,其青檀皮纖維變化不明顯,而另外4種紙樣全部損壞。試驗表明:宣紙“壽命”的下限可達1050年。
“墨韻萬變”是指宣紙潤墨性良好,墨色在宣紙上能產生豐富的變化。宣紙落墨時,紙面會產生“發洇”的效果。普通紙“發洇”會使字或線條模糊不清,而宣紙的“發洇”會使墨色隨水分逐漸向周圍擴散,呈近似圓形的波浪式的變化。如果水墨掌握得當,就能獲得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為什么宣紙具有如此良好的耐久性和潤墨性呢?研究發現,宣紙主要原料青檀皮纖維細胞壁的結構,與木材、稻麥草纖維的細胞壁結構不大一樣,青檀皮纖維的規整度好,相同長度的纖維約占總體的88%,纖維柔軟適度。經自然干燥以后,青檀皮纖維細胞壁會發生收縮,出現許多與纖維平行排列的“皺紋”,這些“皺紋”中有不少造紙過程中產生的碳酸鈣微粒,這樣即使在不良的外界條件下,也不會誘發出變色基團或者受空氣中酸性分子的破壞。因為這些堿性碳酸鈣微粒,既能提高吸附水墨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纖維素發生酸性降解。
宣紙可分為生宣和熟宣兩類,其潤墨效果和功能用途各不相同。生宣指直接從紙槽中抄造出來而未經過再加工的宣紙。生宣能夠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適宜于山水、人物、花鳥、蟲禽等寫意國畫和書法。但是,生宣的水墨滲透性強,尤其是剛出廠的生宣,漿性未脫,著墨于紙或濃或淡,較難掌握,加上水墨滲透迅速,要求畫家落筆即定,所以工筆畫一般不用生宣。熟宣指在生宣的基礎上,經過染色、灑金、砑光、填粉、施膠、涂蠟、印花、粘接等工序加工制作的宣紙。將生宣加工制成熟宣的主要目的,在于阻塞紙張表面纖維間的多余毛細孔,以便書畫家運筆時不致因走墨而洇染,從而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熟宣不易滲透水分,尤其適宜于工筆畫。
宣紙不僅用于書畫創作,而且還可以用于書籍印刷。據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統計,我國現存的紙質古籍約有3000萬冊,其中保存得最好的多為宣紙線裝書。
5.下列關于“宣紙”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紙壽千年”是對宣紙的生產歷史悠久而且保存時間很長的贊譽。
B.宣紙作為傳統書畫用紙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C.人工加速老化試驗證明有4種紙樣不能達到宣紙“壽命”的下限。
D.宣紙落墨要避免“發洇”才能產生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答案C(A項“紙壽千年”是對宣紙耐久性的贊譽,不是對生產歷史悠久的贊譽;B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不是宣紙,而是宣紙制作技藝;D項“避免”錯誤,使用宣紙只要落墨得當,“發洇”就能產生層次分明、墨色變化豐富的效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宣紙主要原料中含有的堿性碳酸鈣微粒會對宣紙特性產生影響。
B.生產過程中的自然干燥工序有利于提高宣紙的潤墨性和耐久性。
C.生宣是直接從紙槽中抄造而沒有經過自然干燥的滲透性強的宣紙。
D.用宣紙印刷使得我國紙質古籍中的宣紙線裝書大多數保存得很好。
答案B(A項宣紙中含有的堿性碳酸鈣微粒是造紙過程中產生的,而非原料中含有的;C項生宣指直接從紙槽中抄造出來而未經過再加工的宣紙,這里的“再加工”指“染色、灑金、砑光、填粉、施膠、涂蠟、印花、粘接等工序”而不指“自然干燥”;D項因果不當,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只能說使用宣紙印刷比普通紙更有利于保存。)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紙潤墨性的優劣與青檀皮纖維細胞壁中碳酸鈣微粒的數量有關。
B.木材、稻麥草纖維中相同長度的纖維占其全部纖維的比例低于88%。
C.使用存放多年的生宣作畫容易把握宣紙的墨韻變化而取得良好效果。
D.在生宣上創作山水一類寫意國畫比在熟宣上創作工筆畫的報廢率低。
答案D(D項無中生有,生宣更適合創作山水寫意畫,但不意味著創作報廢率低。)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簡肅薛公墓志銘
歐陽修
公諱奎,字宿藝,姓薛氏,絳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顯,而以公貴。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師①以策干行在,不見用。公生十余歲,已能屬文辭,太師顧曰:“是必大吾門,吾復何為?”乃不復事生業,務施貸以赒②鄉閭。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參政事,為世名臣,如其言。
初舉進士,為州第一,讓其里人王嚴而居其次,于是鄉里皆稱之。淳化三年,再舉乃中,授隰州軍事推官。丁太夫人憂,服除,用薦者拜大理寺丞、知興化軍莆田縣,悉除故時王氏無名租,莆田人至今以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偽蜀時中書印者,夜以錦囊掛之西門,門者以白,蜀人隨之者萬計,且觀公所為。公顧主吏藏之,略不取視,民乃止。蜀人喜亂而易搖,公既鎮以無事,又能順其風俗,從容宴樂,及其臨事,破奸發伏,逆見隨決,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無一不中。
遂拜參知政事。上曰:“先帝嘗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勵。而素剛毅,守節不茍合,既與政,尤挺立無所牽隨。然遂欲繩天下,無細大,一入于規矩。往往不可其意,則歸臥于家,嘆息憂愧,輒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慚不及古人,而懼后世譏我也。”明道二年,明肅太后欲以天子袞冕③見太廟,臣下依違不決。公獨爭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見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奪,為改他服。太后崩,上見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公遽曰:“其在袞冕也。然服之豈可見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歸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數煩公。”乃詔優公不朝,而使視事如故,居歲中,數以告,乃得還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贈兵部尚書。太常議曰:“謚法:一德不懈曰簡,執心決斷曰肅。今其狀應法。”乃謚曰“簡肅”。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有刪改)
注:①太師,薛奎父親的贈號。②赒:(zhōu)周濟。③袞冕:即袞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和禮冠,是皇帝等五公貴族在祭天地、宗廟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世皆不顯,而以公貴 顯:顯達
B.破奸發伏,逆見隨決 破:攻破
C.務施貸以赒鄉 務:致力于
D. 太后不能奪,為改他服 奪:改變
8.B(破:揭穿)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蜀人隨之者萬計, 且觀公所為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B.數以告,乃得還第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
C.其在袞冕也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D.吾慚不及古人,而懼后世譏我也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得
9.C(A項,前一個是副詞,將要;后一個是連詞,表遞進,而且。B項,前一個是副詞,才;后一個是副詞,于是,就。C項,兩個都是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D項,前一個是連詞,表并列,又;后一個是連詞,表轉折,卻。)
附文言文翻譯:
簡肅薛公明奎,字宿藝。姓薛,是絳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沒有顯達,卻因為薛公顯貴了。當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親帶著計謀前往太宗行營求見,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了,薛公父親四下說道:“這個孩子一定會光大我家門楣,我還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從事科舉仕進之業,而致力于在鄉里發放借貨,說:“我有了個好兒子,以后還擔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開始輔佐當今天子參與政事,成為當時名臣,就像他說的一樣。
當初考進士時,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讓給同鄉人王嚴而名列第二,因此鄉里都稱贊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試才中了第一,被授為隰州軍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喪期滿后,因為別人的推薦被任命為大理寺丞、興化軍莆田知縣,全部廢除舊時王氏沒有名目的租稅,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舉措。有個得偽蜀時期中書印的人,在夜里用錦囊裝著印掛在西門,守門的人把這件事匯報給薛公,跟著看熱鬧的蜀人數以萬計,將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員把印收藏起來,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罷。蜀地人喜歡動亂而又容易變化,薛公用不生事鎮撫他們,又能順應他們的風俗,從容悠閑地宴樂,等到面對突發事件,洞悉奸人揭發隱情,預先發現隨情判決,就像逢蒙的射術和東方朔的占術,沒有不說中的。
于是被任命為參知政事。皇上說:“先帝曾經說你可以任用,我現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勉勵自己。薛公為人一向剛毅,堅守節操,不隨便附和別人,參與政事之后,更加堅持原則,不為外物所動。他想要按一定標準約束天下,各類事務無論大小,全都按照法令來處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聲嘆氣表示慚愧,常常不吃飯。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說:“我慚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譏笑我啊。”明道二年,莊獻明肅太后想穿天子服朝拜太廟,臣下都猶豫不決,不敢贊同也不敢反對。只有薛公爭辯說:“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服拜見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變他的意見,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裝。太后駕崩后,皇上召見群臣,哭泣著說:“太后病重不能說話,卻還多次拉扯著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囑托,會是什么呢?”薛公連忙說:“大概還是為天子服。可是穿著它怎么可以去見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終給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從此以后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確是可用之才了。
薛公因為生病要求告老還鄉。天子說:“我不可以再多煩勞您了。”于是下詔優待薛公,準許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來那樣處理政事就行了,在這一年當中,薛公多次告還,最終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時年六十八歲,朝廷追封他兵部尚書。
之前,下面陳述了薛公的功績德行上報給太常,太常商議說:“據謚號規矩:堅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簡,堅持自己的意見明于決斷的叫肅。現在薛公的情形符合這個規則。”于是給薛公謚號叫簡肅。
第Ⅱ卷 (非單項選擇題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公顧主吏藏之,略不取視,民乃止。(4分)
(2)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4分)
10.(1)薛公回頭讓主管官員把官印收藏起來,自己絲毫沒有拿來看看的意思,老百姓才作罷。(顧,回頭;略,絲毫,一點點;止,停止,作罷。每字1分,大意1分,共4分。)
(2)太后患病不能說話,卻還多次拉扯著她的衣服,好像有所囑托,會是什么呢?(疾,患病;數,多次,屢次;屬,通“囑”,囑托。每字1分,大意1分,共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薛公的高尚品性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5分)
11.①少年聰慧②謙讓有德③有責任心④持重明決、執心明斷⑤敢于堅持己見,不附和別人⑥敢于直諫⑦體恤百姓⑧有仁義善施恩⑨性格剛毅(每點1分,答對任意五點得5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畫線句子斷句。(限劃9處)(4分)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 放 陵 三 日 不 食 耳 無 聞 目 無 見 也 井 上 有 李 螬 食 實 者 過 半 矣 匍 匐 往 將 食 之 三 咽 然 后 耳 有 聞 目 有 見。”(節選自《孟子•廉潔與酸腐》)
參考答案:居放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后耳有聞/目有見(居放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后耳有聞,目有見。)
參考翻譯:匡章說:“陳仲子難道不是一個真正廉潔的人嗎?住在放陵這個地方,三天沒有吃東西,耳朵沒有了聽覺,眼睛沒有了視覺。井上有個李子,金龜子的幼蟲已經吃掉了一大半,他爬過去,拿過來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復了聽覺,眼睛才恢復了視覺。”
13.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回答問題。(8分)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注】
李益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注釋】唐代五原縣屬鹽州,今為內蒙古五原。中唐時,這是唐和吐蕃反復爭奪的邊緣地區。李益曾為幽州節度使劉濟幕府,居邊塞十余年。
(1)頸聯中使用了對比手法,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①頸聯的意思是:從前的飲馬泉冰凍一片,坎坷難行,今日的飲馬泉寒冰解凍,綠水分流,寫出了飲馬泉由冬到春的變化,暗喻收復后與收復前的今昔不同。(2分)②嚴冬與陽春之景,艱難與歡暢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出詩人在春天經過復蘇了的五原時的復雜心情。(2分)
(2)本詩描繪了一幅“過五原”圖,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①詩人寄情于景,攝取典型意象,連續描繪了八個畫面:明媚的大草原、蕩漾的飲馬泉、悲壯的月夜、守邊的將士、冰封的關山路、漢使面前的淙淙流水,以及怕臨泉照影的老人和回憶中的英武青年。(2分)②這一系列畫面以詩人的行蹤為線索,情感融匯在詩人對邊塞形勢的感慨中,表達出詩人對邊防將士的同情和對邊防的憂患,并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情懷。(2分)(畫面描繪2分,情感2分;八個畫面,賞析其一亦可。)
附詩歌賞析:
詩題一作《鹽州過胡兒飲馬泉》,又作《鹽州過五原至飲馬泉》。唐代五原縣屬鹽州,今為內蒙古五原。中唐時,這是唐和吐蕃反復爭奪的邊緣地區。李益曾為幽州節度使劉濟幕府,居邊塞十余年。這首詩,是抒寫詩人在春天經過收復了的五原時的復雜心情。
首句描寫色彩明麗,景色誘人。但見五原的原野上,楊柳拂水,豐草映目,風光綺麗,春意盎然。可以看出,詩人剛踏上這塊土地,心情是十分喜悅的。第二句詩意突然一跌,翻出另一番景象:曾幾何時,清清的泉流卻成為胡人飲馬的地方,美麗的五原成了一片戰場。“飲馬泉”,原有所指,這里也可泛指供飲馬的水泉洼地。“舊是”,暗示出五原這片水草豐盛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據;“舊是”,又有失而復得之意,透露出詩人慶幸收復的欣慰之情。二字撫今追昔,情韻深厚。
次聯是寫夜宿五原的見聞。明月當空,空曠的原野上,隱隱傳來哀婉的胡笳聲。胡笳,古代軍中號角。于是詩人暗思:想必是哪里發生軍事行動,不知又是哪些壯士正在英勇衛國哩。“倚劍白云天”化用偽作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語,贊嘆守邊將士的英雄形象。然而,詩人用“幾處”、“何人”的不定語氣表示感嘆,用月夜笳聲顯示悲涼氣氛,又蘊含著一種憂傷的情調,微妙地表現出五原一帶形勢依舊緊張,感慨邊防實則尚未鞏固。
三聯通過“從來”和“今日”的景色比較,又透露出詩人的心跡。冰雪嚴寒,關山險阻,道路坎坷,那是過去的慘景。如今氣候解凍,春水分流,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則是另一番景象了。這里顯然有詩人的感情寄托,“今日”充滿生機的景象,畢竟使人感到一種希望和喜悅。“漢使”并非李益自指,他從未充任朝廷使職,當指李益的幕主。這兩句寫征途的顧往瞻來,寓意在委婉地希望朝廷乘勝前進。
末聯詩人觸景生情,發出意味深長的感慨。如今春暖解凍,這“胡兒飲馬泉”的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鏡子,能照見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見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驚呢!“莫遣”兩字,見出詩人微妙的心曲。因為這胡兒飲馬泉,何嘗不是一面反映唐朝政治紊亂、國家衰弱的歷史的鏡子?正因為詩人積累了太多的失意、失望的體驗,所以值此新春伊始,他不愿再用這面鏡子對照自己失去的青春,不愿回顧已往。面對眼前國力猶弱、邊防未固的現實,他更擔心再度出現過去那樣的悲涼景象。這種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憂慮和傷感,表現出詩人多么希望保持這“綠楊著水草如煙”的眼前景色。因而他巧妙地采用不要讓行人臨水鑒鏡的諷勸方式,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的期望和忠告。
同激昂高揚的盛唐邊塞詩相比,李益這首詩憂傷重于歡欣,失望多于希望,情調大相徑庭。這是不同時代使然。同時,正由于詩人具有愛國熱忱,因而明知前途難測,希望微茫,卻仍然要給人以歡欣和希望,這是詩人思想感情使然。這就使這首詩獨具一種風格,歡而不樂,傷而不哀,明快而婉轉,悠揚而低回,把復雜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現得和諧動人,含蓄不盡。明人胡震亨概括李益邊塞詩的基本情調是“悲壯婉轉”,能“令人凄斷”,這首詩正可作為其代表。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6小題,6分)
(1)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蘇軾《赤壁賦》)
(3) ,可以無悔矣。(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5)寒衣處處催刀尺,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6)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歐陽修《醉翁亭記》)
(7)海日生殘夜, 。(王灣《次北固山下》)
(8)散入珠簾濕羅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2)侶魚蝦而友麋鹿。(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東籬把酒黃昏后。(5)白帝城高急暮砧。(6)游人去而禽鳥樂也。(7)江春入舊年。(8)狐裘不暖錦衾薄。
五、(10分)
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黑洞”下定義。(4分)
①黑洞是一種暗天體。
②它的前身是質量比太陽大40倍以上的恒星。
③這種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了一個致密的恒星核。
④黑洞就是這個致密星核在自身重力下坍縮而成的。
參考答案:黑洞是質量比太陽大40倍以上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的致密恒星核在自身重力下坍縮而成的暗天體。
15.經典小說的對話描寫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寫活一個人物,如《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見黛玉時說:“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這句話一語三關:即贊美了黛玉美貌、風致;又夸贊了在座的迎春姐妹,抬舉了她們嫡親的身份;還奉承了賈母,說她膝下外孫女、孫女個個美麗,那是血緣所致,充分表現了王熙鳳是一個伶牙利齒、八面玲瓏,善于籠絡人心的大管家。
請你以此為例,并根據下面人物對話分析《邊城》中“翠翠”語言的含義和“翠翠”這個人物形象。(6分)
爺爺笑著說:“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
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
參考答案:翠翠的這番話,表面上看翠翠是因少女的羞澀而拒絕提親,生爺爺的氣;(2分)實際上是暗寫翠翠只喜歡二老,不喜歡大老,因爺爺不懂她的心而生氣。(2分)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翠翠是一個向往愛情而又羞于表達,外在溫柔嫻靜而內心堅定執著的可愛少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