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講解:
1. be aware of
注意到的;察覺到的;意識到的;
eg. I was aware of a certain constraint on their part when they were in my presence.
我覺察到我在時他們有些拘束。
eg. He is not aware of his danger.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危險。
2. in competition with
與……競爭;
eg. The newscaster was in competition with ten others for the job.
為了得到這份工作這位新聞播音員與十個人展開了競爭。
eg. They had no group cohesiveness. They were in competition with each other all the time.
他們缺乏團隊凝聚力。他們一直都在相互競爭。
3. be commensurate with
(比例)相當的,相稱的;
eg. His collection of books was commensurate with that of a town library.
他的藏書量與鎮上圖書館不相上下。
eg. Salary will be commensurate with experience.
薪金將會與資歷相稱。
4. be likely/unlikely to do sth.
可能/不太可能做某事;
eg. The number of abstentions is likely to be crucial.
棄權票數很可能起決定性作用。
eg. The controversy is unlikely to die down.
爭議不大可能平息。
5. for instance
例如;譬如;
eg. With major life traumas, like losing a loved one, for instance, the mind's first reaction is denial.
面對生活中的重大不幸,如失去至愛的人等,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接受。
eg. America and britain, for instance, typically run surpluses in services.
如美國和英國,一般來說,它們在服務貿易方面都處于順差。
名人簡介:
操縱理論
在索羅斯眼中,追求哲學就是追求人類的智慧。
1、什么是反身性?
反身性是投資大師索羅斯所提出的一個哲學概念。索羅斯在大學時代,深受其導師卡爾·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哲學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反身性原理,同時將這一原理應用于他的金融證券實踐,由此獲得巨大的成功。波普爾的偽證主義哲學對他的重大啟示在于:它提示了人類認知活動具有的本質的不完備性。人們只能在一個不斷批判的過程中接近真理,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切判斷都只是暫時有效的,并且都證偽的對象。
在股票市場上相應的理解應該是:用質樸無邪的、科學定義式的、量化的方法研判股票未來走勢,會使投資者陷入一個一個的誤區。因為我們不能忽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K線走勢的背后,有人的觀念和靈性在發揮作用,如廣大中小投資者的買賣動機和欲望,職業投資者投資預期和投資行為,主力做開盤價、收盤價,刻意打壓、拉抬等等。股票市場現有的量化(各種技術指標)、形態化(如M頭、頭肩底、鴨頭等)分析理論和分析工具,在投資參與者的有意識、有思想、有預謀、有特定目的的交易行為面前,是相形見絀、必輸無疑的。基于這樣的哲學思想,索羅斯在25年的投資商生涯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反身性理論。
所謂反身性,它表示參與者的思想和他們所參與的事態都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二者之間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決定,不存在任何對稱或對應。例如,投資大眾熱情參與的行為自然會影響股價的漲升,而當漲升的意念形成后,又作用于股價,股價卻不一定按大眾意識的形成態勢發展,往往令人失望地發生偏差性演變。當投資大眾悲觀退出,股價也許又意外的飆升、震蕩。索羅斯指出,市場永遠是對的,我們現有的分析工具不可能準確預測股價走勢和坐標位置。因為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偏差,而這種偏差又影響交易活動的進程,不是預期與將來事實相符合,而是未來的事件由預期所塑造。
市場是不均衡的,參與者本身不獨立與事件之外,參與者本身所做的決定對整個事件本身也會有影響。即參與者也會影響事件,使事件處在一個動態的波動中。索羅斯的投資哲學是建立在“反身性理論”的基礎之上,它的理論含義是:
假設人的行為是y,人的認識是x,由于人的行動一定是由人的認識所左右的,因此,行為是認識的函數,表述為:
y=f(x)
它的含義是:有什么樣的知識就有什么樣的行為。
同樣,人的認識并不是孤立出現的,人的認識是受客觀世界的影響的,而客觀世界又是與人們的行為緊密相關的。這也就意味著,人的行為對人的認識有反作用,認識是行為的函數,表述為:
x=F(y)
它的含義是:有某一類行為就會有某一類知識。
把上述兩個式子合并之后,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公式:
y=f(F(y))
x=F(f(x))
這就是說,x和y都是它自身變化的函數——認識是認識變化的的函數,行為是行為變化的函數。索羅斯將該函數模式稱作“反身性”。它實際上也是一種“自回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