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同聲傳譯:年收入50萬很普遍

第一篇
同聲傳譯·工作:同傳挑戰腦力體力
“外人看同聲傳譯員,覺得我們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華酒店參加國際會議,收入一天頂別人一月,但進入同聲傳譯這個行業非同尋常,行業里面的壓力也非常人所知,在這里,你不能失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同聲傳譯員于洋這樣告訴記者......[文章全文]
第二篇
同聲傳譯·收入:年入50萬很普遍(詳見下文)
第三篇
同聲傳譯·培養:好中選優“登峰造極”
有資格加入“同傳”學習的首要條件是通過高級翻譯資格考試,然后加試“同傳”。都要經過三個學期嚴格訓練......[文章全文]
第二篇
同聲傳譯·收入:年入50萬很普遍
譯員一天會議薪酬5000元,會議高峰期日程排得很滿
記者從新東方學校的老師處獲知,同聲傳譯員一天的薪水相當于一個白領一個月的收入。“他們一天能掙五六千,但可能一個月就工作兩天,因為沒有那么多的國際會議去參加。”新東方教六級的老師開玩笑說。
于洋告訴記者,這個老師說的情況在前幾年可能屬實,因為當時確實沒有那么多國際性會議,但現在他開會就像趕場子。“我參加一天會議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幣,而有的會議薪酬則會更高。會議繁忙的時候,比如3月至7月和9月至12月往往日程都會排得很滿,有的會議都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預訂,”于洋說,“優秀的譯員在會議高峰的時候月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甚至還要更高,所以對于優秀譯員年收入50萬或者更多也不足為奇。”
據同聲傳譯專業網站介紹,目前專業的同聲傳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都不多,其他城市舉辦國際性的會議更是缺乏同傳人才,需要從北京和上海去聘請。于洋告訴記者,上海、廈門、深圳、青島、哈爾濱、無錫、常熟、西安等城市都去過,做過同傳。在記者同他交談的一個小時里他就接到3個會議的邀請,但是由于時間沖突,最終只能接受了其中一個會議。
名詞解釋:
同聲傳譯
指的是借助專用設施將聽到的或看到的源語言的信息內容,近乎同步地準確傳譯成目標語言。國際上的慣例是三人一組連續工作三個小時,休息兩個小時后再工作三個小時。
翻譯箱
同聲傳譯需要通過一套專用同聲傳譯設備,才可將所需語言傳遞給眾多與會人員。國際會議同聲傳譯設備主要由三大部分“主機”、“翻譯器”、“接收機”組成;有時為了保持較好的翻譯聲音效果,還需一間“翻譯箱”。譯員在其中一邊收聽代表的發言,一邊轉換成不同的語言翻譯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