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同聲傳譯:過數關才能成為同傳

有資格加入“同傳”學習的首要條件是通過高級翻譯資格考試,然后加試“同傳”
■三個學期嚴格訓練
北京語言大學負責同聲傳譯教學的吳小璀老師告訴記者,北京語言大學的同傳專業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們的課程設置也非常精心。“首先從母語開始鍛煉,跟著新聞聯播跟讀,然后練習其他語言的跟讀,每天堅持15分鐘以上,而且保證不錯1個字;然后練習翻譯,這個過程貫穿3個學期。”吳老師把三個學期的具體過程展示給記者,第一學期給原稿看,翻譯出來,然后進入翻譯箱,訓練翻譯,用詞造句和發音都進行調整;第二學期訓練快速反應,此時老師不提供原稿,同學們過目了就進入翻譯箱聽聲音進行翻譯;第三學期沒有原稿和譯文,按照采訪或者討論的模式發言,同學直接翻譯。“這樣的訓練過程是日本權威機構總結出來的,對提高同學的能力非常有效。
■過“高翻”考試才是首關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的一位老師介紹說,高級翻譯和口譯人才的定位很高,以北外培養高級同聲傳譯的途徑來看,有資格加入“同傳”學習的條件是要通過高級翻譯資格考試,通過這個交互式考試僅僅才是第一步,之后還要加試“同傳”,通過后才算入門。而實際上,能通過初級翻譯資格考試就已經相當于英語專業八級水平了,從目前進行過的2年4次考試情況來看,通過率不超過10%,而通過高級翻譯資格的更是鳳毛麟角,口譯的“同傳”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選優,可以說已經是登峰造極了。
同聲傳譯·門檻
會議經驗是資本
吳小璀老師主張,做同傳的人要具備很高的語言能力,包括組織語言、用詞標準、翻譯迅速、表達易懂等,還要喜歡看書。“喜歡看書的人會涉及不同的知識面,參加的會議遍布各個領域,譯員也必須有所涉足。”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老師告訴記者,讀同聲傳譯的研究生畢業后,能從事同聲傳譯工作的并不多。
“進入同聲傳譯的門檻相當高,不是你讀了研究生接受了相關培訓或者考了同傳的證書,就可以進入行業了,”于洋告訴記者,“公司或者客戶在選擇同聲傳譯員時相當看重其參加過的會議經驗,如果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經驗的譯員,幾乎沒有踏入同傳圈子的資本。”
除了具備成熟的會議經驗之外,進入同傳行業還需要有很好的人際關系。吳小璀老師非常認同這一點。“進入同傳一定要有人帶。”
國際認證很苛刻
同傳人大都認可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然而,記者從它的網站上看到,整個中國成為該協會會員的僅僅27人,其中17人在北京,10人在上海。在加入協會的規則中記者了解到,申請人必須具備超過150天的國際會議經驗,同時與3個協會成員在一起工作過,并且需要協會成員的認可。 “說它苛刻,因為這些協會成員都是頂級的口譯員,與他們在一起搭檔需要機遇,首先是自身能力的提高,150天成功的國際會議也足以把一個不成熟的口譯員錘煉出來,同時要做到這一步也并非易事,”于洋告訴記者,“說它可以實現,因為口譯員這個圈子做得越好就越小,做得好圈子里的人都會知道,而且也樂于共事。”
同聲傳譯·鏈接
師資力量緊缺
由于同聲傳譯人員對專業水平要求較高,國內師資力量存在緊缺現象,根據專業網站介紹,國內目前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廣州外語外貿大學等為數不多的高等院校開設同聲傳譯人員的專業培訓班。據悉,目前同聲傳譯人才十分稀少,尤其是缺乏尖端的傳譯人才。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劉老師告訴記者,他們一直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開辦同傳專業,“因為很多老師平時都需要借助工具書進行翻譯,而同傳要求放棄工具書直接翻譯,對兩種語言的能力要求都太高了,培養同傳人才需要非常過硬的環境才可以。”
聯合國的翻譯接力
在聯合國,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俄文翻譯是兩人一組,因為這幾種語言是單向翻譯,即英文翻譯箱只負責把其他所有該箱子能聽懂的語言翻譯成英文給聽眾,以此類推,但這四種語言的翻譯箱一般不負責將中文及阿拉伯文翻譯成自己箱子的語言。這就要求中文和阿拉伯文箱子要將中文和阿拉伯文分別翻譯成英文或法文,前四種語言箱子里的翻譯再聽翻譯出來的英文或法文分別翻譯成自己箱子的語言;這叫做“翻譯接力”;這時,如果第一個翻譯出的是英文,那么英文箱子就不用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