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測試之聽寫及TEM4考試

學向理性發展, 確定聽寫考試的構成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更體現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中語言要素的運用和技能發揮,即其內容要選取典型的語言要素和相關技能,各種語言要素的合理分配; 評分標準中對各種性質的錯誤得分比重的合理性, 仍需大量的實踐和理論研究;
2 信度上
聽寫的評分是評分員根據評分標準(Marking Scheme)閱卷,因此象寫作一樣,在評分時對評分標準掌握的松緊程度不一,多少帶有主觀性考試。 為提高信度, 需要:通過培養相對穩定的熟練掌握 Marking Scheme 的閱卷員隊伍來改進;制定一份更客觀、全面、科學,易于操作的 Marking Scheme。 目前TEM4中聽寫所采用的分析法評估, 一個很明顯的缺點是速度過慢,費時費工。 就本人參加的94,95,96三年的閱卷工作而言,每次評分中聽寫的評分員占了全部的一半或更多,且閱完卷后大都會疲憊不勘,甚覺乏味。 因此, 從長遠來看,如何制定一個更簡便經濟的評分標準, 向holistic scoring 接近, 仍是尚須解決的一個重要方面,否則, 隨著參考人數的增加, 閱卷工作量的增大, 對評分人員的需求量上升, 也會從另一方面降低考試評分的可靠性(reliability)。
3 教學中:
重視這個古老而有效的教學和測試手段;跟據教學大綱, "掌握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教學中要"設計某些以完成任務為目的的語言活動, 以鞏固語言知識, 發展運用知識的熟巧, 促使語言能力向交際能力轉化", 然而交際能力的發展往往不是同語言能力同步增長, 需要"有計劃的培養和反復實踐才能獲得",筆者認為, 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設計些恰當的聽寫材料可以為此轉化提供較理想的契機, 這是由聽寫的性質與聽寫練習的簡單易用, 適合課堂或個人操練而決定的。
有教學必然就要有測試,兩者不可或分。教學通過測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問題的癥結,檢查教學的結果, 反之,測試可以影響和促進教學的改進。 通過TEM4, 使人們基本了解了各校對教學大綱的執行情況, 而本文對其中聽寫的不太成熟的分析, 則希望能為學校中的課程設置和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反饋信息 (positive feelback)。 然而由于聽寫的心理過程的復雜性,涉及聽寫的理論不是很多, 因此如何更好地制定聽寫考試及評分標準, 如何對于這一不可或缺的技能提高教,促進學的質量, 如何更好地科學客觀地測試, 仍然需要更進一步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