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財產,所有,擁有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雙語閱讀 > 名著小說 > 悉達多 > 正文
本書簡介: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識了名妓伽摩拉,并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峰,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后一次歡愛之后,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并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恒之中。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國作家。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黑塞的詩有很多充滿了浪漫氣息,從他的最初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以致后來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一個騎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游戲》等。
主要生平及創作
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小城卡爾夫的一個牧師家庭。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1891年,他通過“邦試”,考入毛爾布隆神學校。由于不堪忍受經院教育的摧殘,半年后逃離學校。這期間他游歷許多城市,從事過多種職業。
在比較廣泛地接受東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發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一舉成名,從此成為專業作家。這一年他與瑪麗結婚,移居巴登湖畔,埋頭寫作,1906年發表了長篇小說《在輪下》。這一時期的創作以浪漫主義詩歌、田園詩風格的抒情小說和流浪漢小說為主,作品洋溢著對童年和鄉土的思念之情,充滿對廣大自然和人類的愛,同時也表現了青年人的精神苦悶與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黑塞的創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學,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國的老莊哲學,并對榮格的精神分析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試圖從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期的長篇小說有《克努爾普》(1916)、《德米安》(1919)、《席特哈爾塔》(1922)、《荒原狼》(1927)和《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1930)等。這些書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得到極高的評價,其中《荒原狼》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國猖獗,黑塞對社會前途陷入深深的懷疑與絕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從東西方宗教與哲學中尋求理想世界,《東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戲》(1943)正是這一時期追求與探索的結晶。
黑塞被雨果·巴爾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這說明他在藝術上深受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美細膩;由于受精神分析影響,他的作品著重在精神領域里進行挖掘探索,無畏而誠實地剖析內心,因此他的小說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范例",黑塞獲諾貝爾文學獎。
重點單詞 | 查看全部解釋 | |||
possession | [pə'zeʃən] |
想一想再看 |
聯想記憶 | |
void | [vɔid] |
想一想再看 adj. 空的,無效的,空虛的 |
||
faithful | ['feiθfəl] |
想一想再看 adj. 如實的,忠誠的,忠實的 |
||
joyful | ['dʒɔifəl] |
想一想再看 adj. 歡喜的,高興的 |
||
salutation | [.sælju'teiʃən] |
想一想再看 n. 招呼,致敬,問候 n. (信函開頭)稱呼語 |
聯想記憶 | |
fearful | ['fiəfəl] |
想一想再看 adj. 擔心的,可怕的 |
||
fading | ['feidiŋ] |
想一想再看 n. 褪色;衰退;凋謝 v. 使衰落(fade的ing形 |
||
urge | [ə:dʒ] |
想一想再看 vt. 驅策,鼓勵,力陳,催促 |
聯想記憶 |


- 本節目其它精彩文章:
- 查看更多>>
-
名著精讀:《悉達多》-在河邊(3)
席特哈爾塔來到森林中的一條大河邊,這正是當年他年輕時從戈塔馬那個城里出來,一個船夫為他擺渡的那條河。他在河邊停下,猶豫不決地站在河岸上。疲勞和饑餓已經使得他虛弱不堪,他干嗎還繼續走呢?他前往何處,奔什么目標呢?不,已經沒有目標了,只有這種深深的痛苦的渴望:甩掉這亂七八糟的夢境,吐掉這變了味的酒,結束這糟糕的可恥的生活! -
名著精讀:《悉達多》-在河邊(4)
席特哈爾塔來到森林中的一條大河邊,這正是當年他年輕時從戈塔馬那個城里出來,一個船夫為他擺渡的那條河。他在河邊停下,猶豫不決地站在河岸上。疲勞和饑餓已經使得他虛弱不堪,他干嗎還繼續走呢?他前往何處,奔什么目標呢?不,已經沒有目標了,只有這種深深的痛苦的渴望:甩掉這亂七八糟的夢境,吐掉這變了味的酒,結束這糟糕的可恥的生活! -
名著精讀:《悉達多》-在河邊(6)
“你在往下走啦!”他喃喃自語道,邊說邊笑,邊說邊把目光投向河面,看見河水也在往下流,不斷地往下流,吟唱著歡快地往下流。他很高興,朝河水親切地微笑。 -
名著精讀:《悉達多》-在河邊(7)
他就這樣贊美著自己,對自己很滿意,并且好奇地聽著肚子里咕咕直叫。他覺得,在最近的時日里,他已嘗夠了痛苦與煩惱,一直至絕望得要死。 -
名著精讀:《悉達多》-船夫(1)
席特哈爾塔心想,我要留在這河邊,當年我在投奔那些孩子般的俗人路上渡過的就是這條河,一位親切友好的船夫渡我過了河,現在我要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