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What a word of gammon and spinage it is, though, ein't it?
誤譯1: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真是神秘世道啊!真是豬鼻子插蔥,裝相!
誤譯2:
不過這是多么胡說八道啊,是不是?
正譯:
可是,這簡直是一派胡言,你說是不是?
翻譯加油站:
這兩個譯文也是在已出版的書里發(fā)現(xiàn)的,大有討論一下的必要,對之進行“辯誤”。
gammon是“胡說八道”的意思,spinage原意是“編出來的(不存在的)東西”,也有“胡說八道”的意思,兩個詞放在一起表示強調(diào)。原譯2將原文感嘆句譯為“這是多么胡說八道啊”不符合漢語的習(xí)慣用法。《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得很清楚,“多么”“可以用在感嘆句里,表示程度很高”,可見其后只能接形容詞或副詞,而不能形容動詞性短語成語“胡說八道”。譯文1則大大發(fā)揮一番,還加上了歇后語“豬鼻子插蔥,裝相”,倒是很形象,在整篇文章的上下文里意思也能連得上,但是這樣譯畢竟太自由,不能稱作“翻譯”了。翻譯不是創(chuàng)作,不能添加原文沒有的東西。
漢語常常通過詞匯表示強調(diào),不妨將原句譯為“完全是胡謅/胡說八道/一派胡言”,當(dāng)然也可以用“信口雌黃”、“信口開河”,甚至“大放厥詞”、“放屁”等詞語。如果上下文是指責(zé)某人吹牛說大話,則可以用“癡人說夢”、“癡心妄想”、“白日做夢”、“囈語連天”等詞語。原文最后的反義問句ein't it?并不是真的要對方回答,而是一種修辭問句,表示一種非常肯定的口氣,即說話人認(rèn)為他前面說的話不容置疑,其意思相當(dāng)于漢語里說“你說是不是?”“難道不是嗎?” “絕對沒錯,對嗎?”
最后說一下轉(zhuǎn)折連接詞though。漢語中這樣的轉(zhuǎn)折詞一般放在句首或兩個句子之間(這一點兩個原譯都處理得很好),英語常將其放在句子末尾,表示說話人想補充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使語氣婉轉(zhuǎn)一些。如果在別的上下文里譯成“不過,話又說回來”倒也未嘗不可,但是在原文這一句的語境里,其前面是強烈的譴責(zé),因而多少有點接不上。還不如就譯為“不過”、“可是”、“然而”等。建議將整個句子改譯為:可是,這簡直是一派胡言,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