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
量力而為
《周禮·冬官考工記》說:“凡為甲(凡造衣甲),必先為容(必須按穿衣甲者身形裁制)。”明朝楊基《初春》詩說“試暖衣裳稱體裁”,說的就是這個制衣原則。不過,人們現在往往把“稱體裁衣”或“量體裁衣”這成語引伸解作“辦事須依實際情況”了。
英國人裁衣,卻似乎不是按穿衣人身形,而是按布匹大小,所以他們有一句成語說: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直譯是“看布裁衣”。這樣裁制的衣服,穿起來恐怕未必合身,不過,這成語跟我國的“量體裁衣”一樣,今天一般不是用來說制衣,而是說“量力而為”或“適應環境”。
例如:
Now that you have a child to feed, you must cut your coat according to your cloth and practise economy.
你現在要養育一個孩子,必須量入為出節省開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