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in the doldrums
了無生氣,無精打采
南朝劉宋名士宋愨年少的時候,他叔父問他將來想做什么,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宗愨傳》)。乘風破浪當然是很寫意的事,不過,要是進了赤道無風帶,宗愨恐怕要郁悶而死了。
赤道兩側無風帶分別位在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這無風帶一般總是風平浪靜的,據說,英國人就是和因為它死氣沉沉,和tantrum(發脾氣)這個字恰好成一對照,于是把古英語dol(即今天解作“沉悶”的dull)和tantrum合成doldrums這個字,用來說赤道無風帶。
古時帆船駛到這里,就停滯難前,再也不能“乘風破浪”了。所以,人們現在常常用in the doldrums一詞來說“無精打采”或“了無生氣”。
例如:
His mother's death put him into the doldrums
他母親去世,使他郁郁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