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
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
錯誤譯文:
每顆子彈都有其歸宿。
正確譯文:
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生死由天。
翻譯加油站:
英國著名作家Charles Dickens在其所著的Pickwick Papers中就引用過這句諺語:It is an established axiom that 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 Billet原來專指士兵的宿營地,考慮到bullet(子彈)不會有宿營地,譯成“歸宿”注意了搭配,這是值得稱贊的。但是原譯只譯出了這句諺語的字面意思,到底是什么含義卻沒有說清楚,這樣的翻譯還是不到位的。人們會問:“子彈的歸宿到底在哪里?” 英語中的billet所指的宿營地是長官分配的,士兵本人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后來也指船上分配給水手的鋪位和分配給學生的宿舍,當事人也都是不能選擇的??梢韵胂?,戰場上打起仗來,子彈是不長眼睛的。有的子彈什么目標也沒有打中,有的子彈卻會傷人或致死,哪一顆子彈打中什么人,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所以轉而引申為“一個人是否中彈乃至身亡,都有天意安排。”
所以這一句諺語可以譯為: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生死由天。(這一諺語也有“凡事命注定”;“人不能勝天”的意思。)請看下面運用這一諺語的例句:This is the fortune of war—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their fate today may be ours tomorrow. 戰爭的機遇就是這樣:該著誰就是誰——今天他們遭到這樣的命運,明天可能就會輪到我們。
bullet還有幾個可能會引起誤解的習慣說法要注意:bite the bullet不是“飲彈(身亡)”而是“咬緊牙關忍痛”(典故出自戰場上動手術沒有麻醉藥而讓傷員咬住子彈,以免咬斷舌頭,“中彈”則被戲稱為stop the bullet;give somebody the bullet的意思是“解雇某人”,get a / the bullet當然就是“被解雇”了。
還有一點提醒一下:一般情況下,every譯成“所有”比“每一個”更能表達出確切的意思;everybody則一般可譯為“大家”:Everybody knows this.(這一點大家/所有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