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art:v.開始, 出發, 震驚 n.開始, 震動, 領先優勢, 起推動作用的外力
【語法用法】
start與begin意思差不多,但是start意思稍廣,有啟動的意思。另外在更正式的形式中,更偏向于使用begin;
start表示“動身”時,常與for, from連用,但是不怎么與at連用。
I aw starting for Shanghai tomorrow.
我明天出發去上海。
start表示“動身”時,還常用現在時或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時。
I start tomorrow.
start in/out同start一樣,解釋為“開始”,是不及物動詞,常用于口語。
He started (in/out) the task at once.
他馬上開始任務。
start有如下搭配:start doing, start to do, start in,start in doing;
at the start與from the start之間的區別:at the start是起初的意思,from the start是從頭便。
【錯句舉例與錯句分析】
錯句: The quarrel started in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tribes.
訂正: The quarrel originated in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tribes.
翻譯: 爭論起源于兩個部落之間的競爭。
分析: originate是起源于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戰爭起源于兩個部落的競爭,更符合意思。
【詞義辨析】
1.begin, start, commence, initiate, inaugurate
這些動詞均含有“開始”之意。
begin最常用詞,含義廣泛,其反義詞是end,多用于行動、工作等的開始。
start在許多場合可與begin通用,但start側重動作的起點。
commence可與begin換用,但commence系書面正式用詞,語氣莊重,特指有正式程序或一定儀式,或某種正式行動的“開始”。
initiate指創始或發起,側重某過程的第一步,不考慮結束,強調起始。
inaugurate指正式而隆重的開始。
2.depart, leave, go, start, quit, set out
這些動詞均含“離開某處”之意。
depart較正式用詞,指經過周密考慮或鄭重地離開,強調離開的起點。
leave側重出發地而不是目的地。
go一般用詞,指從所在地到其它地方去,著重目的地而非出發地。
start可與leave換用,強調目的地,但不及leave普通。
quit側重指離開令人煩惱的地方,或擺脫使人不快的人或事。
set out書面用詞。
【例句用法】
She started at the sound of my voice.
她聽到了我的聲音,驀地一驚。
The society was started in 1980.
該協會是1980年創建的。
二.meet:v.遇見, 滿足 n.運動會, 集會 adj.合適的
【詞義辨析】
1.meet, encounter, confront, face, contact
這些動詞均有“遇見、會見、碰見”之意。
meet普通用詞,本義指雙方或多方從不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作相對運動,最終相碰(遇)。
encounter通常指遇到困難或挫折,也指偶然或意外地相遇。
confront 不可避免地,面對面地相遇,也指敢于正視困難或問題。
face側重雙方靜止地面對面,或指充滿勇氣、信心和決心去正視人或事。
contact多指通過書信、電話或直接會面和別人聯系,口語用詞。
2.satisfy, meet, fulfil
這些動詞均含“滿足”之意。
satisfy指完全達到預定的條件、要求、標準或期望、心愿等。
meet指最低限度地達到預期的標準,或強調要達到這個標準的困難。
fulfil可指兌現承諾,實現理想等高標準。
【例句用法】
The champion and the challenger meet next week.
下星期冠軍將迎戰挑戰者。
City met United in the final last year, and City won.
去年決賽中,市隊與聯隊交鋒,市隊獲勝
劇情百科: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于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其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37歲。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臺灣譯名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