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簡介
大滿貫(英文:Grand Slam)原本是橋牌術語,解作贏得一局中所有的叫牌,而中文譯名則來自麻將術語。
在香港,說起體育的大滿貫,多指網(wǎng)球,包括溫布頓、美國公開、法國公開、澳洲公開等四大賽事。
如今國內(nèi)“大滿貫”一詞是中國乒乓界最熱門,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一般的理解是真正意義的大滿貫是指囊括了所有設立賽事的冠軍并取得了所有榮譽,而且依國際慣例,大滿貫似乎也僅指單打方面,比如網(wǎng)球,似乎還未見有人把雙打混雙列入其中,雖然他們也大都是兼打幾項的。
乒乓賽事可分世界,洲際與國家三個層次。世界比賽有四大賽: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與總決賽;洲際賽有歐洲錦標賽,亞洲錦標賽(以及亞運會)等;還有各國的全國錦標賽(以及中國特有的全運會)。
如據(jù)以上大滿貫的定義,真正意義的大滿貫也只有鄧亞萍一人,她真正拿到了所有比賽的冠軍,獲得了所有的榮譽。老瓦還沒拿過總決賽冠軍;孔令輝與王楠雖都已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總決賽冠軍及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于一身,但孔令輝尚缺亞運會與全運會冠軍,而王楠尚缺亞錦賽與全運會冠軍。劉國梁的金牌庫里還缺少總決賽冠軍以及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的頭銜,所以他還不是這種意義上的大滿貫,只能說是拿到了世界三大賽所設立的所有比賽項目的冠軍。(其實劉國梁對亞洲冠軍與全國冠軍的榮譽也很看重的,幾年前他對記者說,他當時最想拿的冠軍一個是世乒賽男單,一個是亞洲冠軍,一個是全國冠軍,但都挺難拿的,相比之下,亞洲冠軍好拿一點。)
“大滿貫”對于不同的年代有不同內(nèi)涵。80年代以前乒乓球的世界性比賽只有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能獲得團體、單打、雙打、混雙稱為“大滿貫”。在80年代之前,中國隊只有林慧卿能獲此殊榮。而80年代的也只有曹燕華獲得“大滿貫”。1980年增設了男子世界杯單打比賽,1988年乒乓球進入奧運會大家庭。而女子世界杯單打比賽1996年才舉辦。一般來說能獲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奧運會三項賽事獲冠軍就叫單打“大滿貫”,能獲得此稱號的有:老瓦、鄧亞萍、劉國梁、孔令輝、王楠。如果說加上世界錦標賽所有冠軍真正的“大滿貫”的只有劉國梁一人。鄧亞萍就差世界錦標賽混雙冠軍。
大滿貫也可以指:
運動體壇中的大滿貫
棒球的滿壘全壘打
大滿貫炸彈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Wallis)為英國皇家空軍研制的一種重達10噸的掩體炸彈(bunker buster),與它同一類型的還有5噸的高個男孩。
香港的大滿貫快餐店。
1999年,澳洲搖磙樂組合Spiderbait發(fā)行了一張名為「大滿貫」(Grand Slam)的唱片。
2003年,英國有一檔競猜電視節(jié)目的叫做大滿貫。不過選手參賽之前需要交納1000英鎊。
美國國內(nèi)著名連鎖餐館Denny's出售的一種很流行的廉價早餐大滿貫,里面含有煎餅、雞蛋、咸肉和香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