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一
首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福建賽區決賽昨晚(2009年3月14日)決出名次,5名選手入圍總決賽。專家說,廈門有口譯市場需求,但人才缺乏。這次口譯比賽,暴露出福建口譯人才的一些不足:語言功底不足,需要多進行速記、反應能力的特殊訓練。
視頻二
昨晚,首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福建賽區決賽的評委韋忠和說,廈門有口譯市場的需求,但因為人才缺乏,很多重大國際會議都得從北京上海等地請譯員。
視頻三
評委韋忠和說,英語口譯比賽在國內還從來沒有舉行過。“英語類的比賽很多,但都屬于演講類,口譯是與人的即時溝通。”韋忠和說,社會對翻譯的需要更多的是實踐,演講只是運用語言,口譯更多的是溝通和應變。
他說,英語是高校最大的一個專業,但能成為翻譯的人不多,尤其是能勝任高端口譯的非常少。“口譯對臨場應變能力、職業修養等要求較高。像會議口譯,需要高層次的培訓。從比賽來看,主要是專業知識的欠缺,需要進行速記、反應能力的特殊訓練。”他說,選手之間的差距在這個關鍵點上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