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應昂立的邀請,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口譯考試閱卷的體會。
先說說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 以往這項是高口考生最怕的一部分。除了文章較長,考驗考生的聽力極限外,漫無目的的筆記也是大家心頭的痛。這次情況不同了,可能是聽力材料難度不高,題材考生熟悉,加上一直以來這一項大意答對就可以得分,不用拘泥原詞的原因,這個部分的得分率史無前例地高。整體來看,絕大部分考生都可以輕松達到或超過十分,也就是一半的分數。滿分20分的卷子也不稀罕。考慮到以往這個部分能有一半的得分率已經是很不錯了,這次NT&GF的部分必將成為帶動考生分數整體向上的馬達。
我主要批改這次的高級口譯Passage Translation的部分。這部分一共是兩個passage,第一個passage是關于經濟發展及其公平問題。第二個Passage是歐洲國家醫生與居民比例的對比。兩篇總分是15分,第一篇7分,第二篇8分。
第一篇是兩篇中考生的分率偏低的一篇。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信息瑣碎,不像第二篇的邏輯關系那么清楚,所以考試中,不管考生是偏向于多記筆記型,還是傾向于多用記憶型,都容易造成大量的信息遺漏。實際上,原文主要的邏輯結構在于“當今世界是有史以來經濟最不平等的時期,原因主要在于,以前人們很窮,經濟上沒有不平等之說。近兩百年一小部分的國家經濟的大發展,加大了不平等。將兩個世紀的增長累計起來,這些國家的人們就收入增加了二十倍。”絕大部分考生的得分在2.5到4分之間。有的同學沒聽懂或者沒記住,純粹用新聞聯播似的語言杜撰,這里如果提到了經濟的增長,收入的差距,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類的,哪怕別的都沒有答到點子上,也可以得0.5分到1分。得分達到6分的考生少之又少。能拿到這個分數的同學一般最后一句應該是對的。提到了收入增長,原文用了 “twenty fold”這個詞,意為增長了20倍。顯然很多考生并不熟悉這種口譯用詞,幾乎所有的考生都聽成了“twenty-four”,于是“24%”,“24 倍”,“有24個地方”等等答案也就屢見不鮮了。這一項感覺答的不好的同學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至少也會有1分左右保底,大部分同學得分往往就是3分,差距是拉不開的。
第二篇得分率較高,除了邏輯上比較清晰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直接來自于高譯聽力課本。改卷中發現有很多同學對這篇文章非常的熟悉,可以做到信息的精確復述。但是聽譯這一項是不大可能給考生滿分的,因為即使內容全部抓住,始終存在譯的好不好的問題,而且有些同學的復述度 too good to be true, 這樣就物極必反,體現出了“背誦痕跡”。對于有“背誦痕跡”的考生,就還要扣分,所以起評分不是8分,而是7分。個人改卷的時候,欣賞用自己的理解和順序,復述信息的考生,這樣的考生,起評分是7.5分。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第二篇的題材不像第一篇那么常規,第二篇講的是每十萬居民中醫生的比例問題,可能超出了一般考生想象。實改中,發現絕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是講醫生的,但是說到“十萬”這個數量級,就漏洞較多,理解成一千的有,理解成一百萬的有,甚至有個別考生理解成一億,這些當然都是要扣分的。但是扣分時有一個原則,就是同樣的錯誤只扣分一次,所以在每個句子中都寫了一次“每一千居民”的考生,大可不必擔心,這個信息點只扣0.5分。這篇passage是拉開這一項差距的重要一環,兩篇相加,高端得分集中在12分左右,一般是5+7,較低的得分集中在5分左右,一般是2+3,低到0分的考生,也有一定數量。聽譯的部分難度不低,Sentence Translation和Passage Translation的得分能達到分值的一半,考生已經圓滿完成了任務。如果這個部分能及格,達到9分,已經是在給其他幾項做貢獻了。
下面就考生的角度談談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字跡要工整。這點其實是不需要老調常談的。口譯考試閱卷量太大,老師每天十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閱卷,還要完成一定的指標。對著一堆亂麻一樣的字體,已經頭大,兩秒鐘看不出要找的得分點,老師就已經失去耐心,結果可想而知。短期內改進書法不太可行,但是至少考生應該做到,分隔清晰,數字明了,不要指望老師能順著你的箭頭和各種圖示,來尋找你的信息。
第二、擅于突出得分點。答題紙上的字不是越多越好,(這一點適用于所有的讓考生寫大篇幅文字的主觀題),滿篇的字,加上書法不佳,組織無序,尤其讓閱卷老師頭疼。答卷時,用簡潔的語言突出你聽懂的主要信息就可以了。因為這一項老師是踩點給分。以第二篇為例,老師在改卷時并不會讀你的文字美不美,而是飛快的尋找幾個主要信息,如“圖表…醫生與居民比例…每十萬人。意大利…比英國高。…確實是…。400…160…。西班牙…比利時…比英國高。350…160…。” 所以,得分點寫的清晰明了,數字精確,就可以了,至于別的文字,是不構成評分的,如“也許你會很驚訝,但是事情的真相…”之類的,往往老師都不會在意。無謂的啰嗦,除了影響老師閱卷,也會耽誤大家有限的考試時間。參加過考試的同學都知道,這個部分給大家的書寫時間,一般都是不夠的。有一位同學的卷面文字,可以作為反面教材。“逐漸的,經濟在兩個世紀,也就是兩百年的漫長的時間里,慢慢地迅速地發展起來”,除了不知所云,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并搏閱卷老師一笑外,實在沒有什么作用。另一個版本,“在意大利,每十萬個居民擁有的醫生數字大約是400人,相比之下,英國每十萬個居民擁有的醫生大約略為超過160 個。…西班牙每十萬個居民擁有的醫生為350個,而比利時的每十萬個居民擁有的醫生數是310個左右。”這幾個得分點確實抓的不錯,但是,當這位同學看到后面一個答案也可以得同樣的分數,在老師很疲勞的時候可能還要更高時,不知作何感想。“每十萬人擁有的醫生數各國不同,意大利這個數字是400,英國僅 160,而西班牙為350,比利時為310。”此外,“十萬”真的有很多考生寫成100000,自己寫著費勁不說,老師看著也累,就拼命數零了。還好這些考生里沒有聽成一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