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候
每個國家的問候語都是不同的,比如: 有的中方主人在飛機場迎接外方的客人會說:“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我們不能直譯為:Welcome. 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 在英語思維習慣上,是對滿臉倦容的人表示關切的話而不是打招呼的問候。按英語習慣可以這樣說:You’ve had a long trip. 或Did you have a long flight?
中文還有這樣的恭維:“您年紀這么大,身體還是這么健康。”說英語國家沒有類似的表達習慣。在他們的文化里,人們忌諱直接說對方年紀大。 不能譯成:You are old but still look so healthy.”這樣不但沒有絲毫關心問候之意,卻使別人以為你嫌他老不死。這下可把別人給得罪了。可以這樣譯:You look great.或You look wonderful.在較熟的朋友之間可以說:Your health is good.
二、 稱呼
在書面語稱呼上,對“Dear Governor……”或“Dear Minister…..”這類身份較高的稱呼上,通常不譯為“親愛的省長”、“親愛的部長”這個Dear習慣用“尊敬的”。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文聽起來很自然,但在英語習慣里,“朋友們”通常方在女士們先生們之前:
Dear friends,
Ladies and gentlemen
三、 交際套語
交際套語應該符合習慣用法,才顯的自然,得體, 有禮,否則聽起來就顯得生硬,粗魯,甚至誤解。下面就舉一些典型套語的譯法:
1,參觀或者會談等場合,常聽見中方的人說“請多提寶貴意見。”若直譯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問題就來了:你的意見應該是valuable 的,不寶貴的意見請免開尊口。正確的譯法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2,“怎么樣,今天就談到這里吧?”生硬、突然的說法:Well,shall we stop here for today?地道的習慣用語:Thank you for….。Shall we call it a day?
3,“今天的菜不好,請多多包涵。” 在英語國家的人看來,這種自謙客套的說法反而顯得太牽強附會,況且請客總希望客人吃的好,否則,既然菜不好,為什么還拿來請客?故不宜直譯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若用餐開始講這句話,英語應說:Bon appetite,或者Enjoy yourself。若用餐完畢講這句話,應該說:Hope you’ve enjoyed yourself。
這樣才與此情景相吻合。
4,“這是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中國人為了表示禮貌客氣的一句客套話,有時禮品并非“薄禮”也這么說;而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卻是:這是專門為你準備的禮品,希望你喜歡。所以這句不妨這樣說:This is a gift for your memory。Hope you like it。
5,“你每月掙多少錢?”這恐怕是令人最忌諱的私人問題了,太敏感了。 若非要表打這個意思,應該把問題變為間接問題,不針對個人。若對方是銷售經理,可以說:About how much dose a sale manager make a year?
在做口譯當中,除了要注意這些差異以外,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有著豐富的口語習慣詞匯我們不能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This evening,if you have time , we can go to the movie together .” “Well, I will play it by ear!” play it by ear—-“用耳朵來彈奏”? 不是!這里的play it by ear 英文原意是: to decide sth.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o and not before 因而這里意思可理解為:“今晚如果有空,你可以和我們一塊去看電影。”“到時候再說吧!”
有些詞不能停留在望文生義上,要挖掘深層意思。例如:英文中就有child wife/husband一說,這個詞就不能望文生義理解為“孩子妻子/丈夫”了,它的確切意思應該是“老夫少妻/老妻少夫”。還有這句話:This machine is the last word in technical skill.其中the last word 就不好理解,原意為:最后一句話,最后決定權…但在這里應該是:(同類事物中) 最新形式,最先進品種。因而這句可譯成:這臺機器是技術方面的新成就。
我們在理解習慣語時,不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習慣表達意思。例如:A: “What are we going to have for the lunch? Fish, pork meat, beef steak, or bread?”
B: “You name it!”
這里name字用作動詞:命名,指定。中文我們可以整句理解為:“你盡管說吧!”或“你說一個吧!”而不要譯成:“你起個名吧!”雖然英文里有這個意思,但中文這樣就有一點別扭了。③
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相關專業知識會有助于口譯員的臨場發揮。但是扎實的語言基礎才是關鍵。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相關的專業知識,加強口譯的訓練,才能在現場口譯中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