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翻譯
(一) 英語詩歌的特點
1) 語言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押韻是是詩體與其它文體的最大區別之一。押韻是語流中相同音素的重復和組合所造成的共鳴和呼應。英詩常用的韻有①頭韻(alliteration),即詞首音素的連續重復,與漢語的"雙聲"相似(如Thomas Gray 的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一句,plowman與plods, weary 與way都形成頭韻);②諧元音/腹韻(assonance),即詞中重讀元音的重復(如sweet與sleep, cradle與grave);③尾韻(rhyme),即詞尾相同音素的重復。詩歌除了音韻美外,其有規律的輕重抑揚變化連同韻式的變化,一同構成了詩的節奏美。英語格律詩分為詩節(stanza),詩節又分為詩行,每一詩行又分為幾個音步(foot)。音步是由一個重讀音節和一個或數個非重讀音節有規律地排列構成,常見的有抑揚格五音步,揚抑格四音步,抑揚格七音步以及揚抑抑格兩音步、抑抑揚格三音步等。無韻詩(blank verse)雖然不講究押韻,但傳統的無韻詩仍十分講究節奏,一般是以抑揚格五音步為一行,如莎土比亞的詩劇。至于當代詩人寫的一些無韻自由詩(free verse)則完全不受韻式和音步的限制,完全聽憑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語言自然節奏的流動。
2) 破格與變異
詩人是語言運用最自由的人。格律對于那些優秀的詩人來說,好象并不構成多大限制,而是他實現意美、音美、形美的好助手。詩人享有語言運用方面的一些特權(poetic license),即為了適應節奏格律的需要,詩人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縮略形式(如tis=it is, o'er=over),以減少音節數;他還可以靈活調整詞序、主謂倒置、動賓倒置及對修飾詞與被修飾詞進行換位。這些語言特權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更具表現力的破格。如果說破格還是有限的自由的話,那么變異(deviation)就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變異是對語言常規的有意偏離,是詩人尋新求異的一種手法,是對語言的創造性的使用。變異在詩歌創作中早已有之,在現代和當代更是被發揮到極至。變異可以發生在詩歌語言的各個層面上,如語音、拼寫、詞匯、語法、詩式等。詩在語音上的變異主要表現在單詞的某些音節的省略、重音甚至整個發音的改變,如將moan讀作而非 以適應韻律的需要,便屬于語音上的變異。
拼寫上的變異常表現在某些單詞非常規的拼寫上。如美國現代詩人E. E. Cummings 常把人稱代詞I 寫成i, 甚至把它自己的名字也別出心裁的寫作e. e. cummings.在詞匯層上變異多表現為臨時造詞、臨時合成詞,如T. S. Eliot在The Waste Land III中寫道:"And I Tiresias have foresuffered all",其中的foresuffered超越了前綴fore-的常規構詞方式,因而是一種在詞匯層面上的創新及變異。在語法層上詩的變異則主要表現在詞序的極度靈活以及詞語聯立關系、語法規則的異化上,如E. E. Cummings 的詩句you pays your money and you doesn't take your choice是對英語語法規則的大膽違背,是一種典型的語法變異,而這種變異則暗示著"花了錢卻得不到中意的東西"之意。此外,在詩式上,詩人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或情感,常常有意強化詩的視覺形象,在詩行安排上別出心裁,結果造成在詩式上的變異,值得注意。
3)詞句的重復與修辭格的廣泛運用
詩歌中常重復一些詞句或詩行,用以抒發真摯深沉的情感,或是用以渲染某種氣氛(如回環往復的纏綿),或是用以增強詩的歌唱性。詩歌中又大量運用修辭格,尤是是各種各樣的明喻、暗喻、比擬用得最多。
4) 豐富的意象與象征
所謂意象,是指那些可以引起人的感官反應的具體形象和畫面,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動覺、通聯等。這些意象不僅喚起人們的某種體驗,更常常具有鮮明或隱晦的象征意義,是許多優秀詩篇所具有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