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論罵人文章》
罵人的文章可以分作兩大類,正如晉惠帝所問的蛤蟆叫,一是為官的,一是為私的。為私的一類里又可以說有兩個分派,甲是消極的,曰報復(fù)的罵,乙是積極的,曰進取的罵,是也。本來還有一種回罵,即抵抗的罵,不過我沒有把他放進去,因為這里所謂罵人必須是主動的,若被動的便不能算。報復(fù)的罵雖說是消極,卻還不是被動,蓋其被欺侮是一件事,被欺侮了沒有辦法卻另用罵的方法來求滿足又是別一件事,正如阿Q被人打了一頓,姑且說打我的是王八旦,這口氣也就平了。中國有一位名人說過,只看報上登出一大篇冤單,便可以知道這人一定是吃了虧,(卻并不一定是他理直或是人好,)再沒有力量掙扎了,這樣哭罵一陣,就此沉靜下去。這樣的報復(fù)實在是很可憐的,要說是報復(fù)還不及流氓的捅小刀予為能實踐,可是我們要知道天下不少外強中干的人,忍氣呢覺得不甘心,去拼命又有點怕,結(jié)果只有這樣做,仿佛像佛典上所戒的非法出精,不足為訓(xùn)卻又未始不是也難怪的事也。進取的罵似乎比較的難懂,因為這個名詞是我所新造的,雖然這件事并非新起頭,而且流行得也很廣遠,比起報復(fù)的罵來恐怕還要多上幾倍也未可知。這種罵法有人稱作爬梯子,或曰借頭。其辦法甚是簡單,只要挑選社會上稍有聲名的一二人,狗血噴頭的痛罵一番,罵得對不對完全不成問題,只要使人家知道某人這樣的被我所罵了就好。假如某人身高五尺,我既然站在他的頭頂上,那么自然應(yīng)該更高,至少也總是在五尺以上了。某人不理本也無妨,若是他回說了一句話,那更證明了我罵的有力量。總之都是于自己有利的。所以這樣罵法行得很普遍,因為利多害少,青年人想鉆上文壇或思想界去最容易采用,只消找一個人做梯子,幾步爬上他的頭去,人家看去(或者自己覺得)確是站得很高了,雖然也不免有缺點,這樣的做法與冒認(rèn)闊人是自己的爹根本上很相像,只是軟硬不同,實在也是有點可憐的。還有一層,找人要找得好,必須找著在文壇或思想界上身材高的才行,矮子已經(jīng)要不得了,萬一不小心扯到一個水平線下的,他的頭就是同地面一樣平的,如今卻想站在他的頭上去出風(fēng)頭,不但毫無效果,而且還白費氣力,這真成了偷雞弗著折把米了。進取的罵人家雖然大抵都是很聰明的,但是這種失敗也很難免,可見江湖訣之還不是萬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