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耳朵學習更科學
耳朵學習的科學依據
2005人民日報報道:教育部設在解放軍306醫院的認知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FMRI腦功能成像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與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障礙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獨特的語言區。研究發現,使用拼音文字的歐美人,常用的是后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Wernicke's Area);但是使用中文的人,平時主導語言功能的主要是前腦的布魯卡語言區(Broca's Area),后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平時幾乎用不到,因此功能極弱,在腦影像圖上不易找到,中文的語言區更接近于大腦運動功能區。由于中文語言功能區與運動區緊密相連,要想學好中文要多看、多寫、多說,靠“運動”來記憶,而學習英文則應注重營造一個“語音環境”,注重多做聽說的練習,因為英文的那一個語言功能區更靠近聽力區。所以我們在背單詞的同時要激活我們的耳朵,才能激活中國人后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Wernicke's Area),從而才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耳朵學習法的兩個獨特的優點
1) 充分利用垃圾時間
詞匯學習不需要整塊的時間,而是零碎的時間。不管是在等車,還是在食堂打飯,還是在閑暇旅游時都可以帶上mp3學習詞匯,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詞匯量。
2) 全方位攻克英文聽說
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習詞匯最終是要能聽懂能說出來,能夠與鬼佬進行高效地溝通。大多數中國學生,用眼睛學習英語的一個缺陷就是,學完了以后最終成為啞巴英語,聾子英語。而聽英語的同時,鍛煉了聽力,為聽懂雅思句子和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聽地同時,模仿單詞的標準發音和普通話翻譯,中英文發音一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