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8.請找出下列三項中有語病的一項,并針對語病進行修改。
(l)與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相關造成的現象,如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擴大等,都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危害。
(2)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駐軍圖》中,標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
(3)按照一定順序準確無誤地將一長串數字記住,比牢記內容相互關聯的文本或圖像難度更大。
有語病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針對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有語病的一項是:(1)
針對性修改:刪掉“與”和“相關”(或者刪掉“造成”)
解析:(1)是句式雜糅,“與……相關”和“……造成的”兩個句式雜糅了,選擇一種句式即可。
19.請從下面四個選項中選出恰當的喻體填在橫線上(只填序號),并簡要說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鉆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視著他,帶著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氣味。
(2)透過墨鏡望去,姑娘的臉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似的,閃爍著奇異的光亮。
(1)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解析:從形狀相似來看②、④可以做眼睛的喻體,(2)中有“閃爍著奇異的光亮”,與之相照應的只能是能閃爍光亮的“黑鉆石”,(1)中選④,切合眼睛“大而圓”的特點,顏色可與“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氣味”相契合。
20.下列圖標是對漢字“書寫”現狀的調查。請仔細閱讀,完成后面的題目。
(1)從圖中漢字“書寫”的現狀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要求:不出 現數字,字數10-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針對這一現狀,請從社會和學校角度指出其產生的原因。(要求:字數分別在10-20字)
①社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學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答案:(1)寫字機會少。提筆忘字多,書寫能力堪憂。(2)略。
解析:兩個餅圖分別得出“寫字機會少”“提筆忘字多”的結論,綜合兩個結論,得出“書寫能力堪憂”的推斷。(2)小題要求從學校和社會尋找原因,社會的原因有電腦使用多,書寫少;人們對書寫不重視,沒有形成氛圍等;學校的原因有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對學生的書寫嚴格要求,缺少專門書寫課程等。
2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處重復累贅,請予刪除(只填序號)。要求:刪除后應簡明連貫、不損害原意。
清晨7時,重慶的天空微微發亮,參加2011年重慶馬拉松賽的運動員已陸續趕到
①
比賽的起點南濱公園。為即將開始的 2011年重慶馬拉松賽熱身。在起點處,參加比賽的運
② ③ ④
動員正在進行準備,慢跑,拉神韌帶,一舉一動都顯示出專業素養。雖然比賽還沒有開始,
⑤ ⑥
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氣中已經透露出一絲如箭在弦的緊張。
⑦ ⑧
應當刪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④⑤⑦
解析:①④和“參加”后的“重慶馬拉松賽”重復,⑤與“熱身”重復,⑦與“比賽還沒有開始”重復。
七、寫作 (本大題60分)
材料一:香港大學校工袁蘇妹沒有上過大學,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為學生做飯、掃地,深深 地感動了學生。學生說 “她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2009年9月,香港大學授予她“榮譽院士”,稱她”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學之寶”。
材料二:巫溪縣鄉村教師趙世術,20年獨守講臺,13年殘體支撐,在大山深處點燃知識的火把,著涼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檢延展自己的愛心,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在春天發芽。他因“師魂燦爛”而被評為2010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之一。
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體驗與感悟,以“情有獨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題角度,明確立意;
②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提示:總體來說“情有獨鐘”這個話題可寫性比較強,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今年的作文題目體現了如下特點:
第一:生活氣息濃厚,要求考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強。
材料一中香港大學的校工袁蘇妹雖然沒上過大學,但44年如一日,為學生做飯掃地這一平凡的舉動深深地感動了學生跟周圍的人。材料二是重慶巫溪縣鄉村教師趙世術在33年間為學生的辛勤付出。校工袁蘇妹和鄉村教師趙世術,他們無疑都是普通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因為堅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考生只要善于觀察生活,會發現可寫可感的人特別多,比如我們身邊的老師,街邊的報攤主人等等;當然也可以寫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而且我們還可以寫物,寫自己對什么事物的情有獨鐘。
第二:靈活性非常強,要求考生會靈活運用文體知識。
“自選體裁,詩歌除外”,自擬標題,沒有文體的限制。考生可以寫成一篇議論文。可圍繞材料來寫人物,對其人物進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來思考當代人的精神追求。考生也可以寫成一篇記敘文,聯系身邊的人物來進行寫作。考生還可以寫成一篇散文,根據材料中的人物精神跟特點,聯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所以只要考生能熟悉各種文體知識,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難度是不大的。
第三:培養創新精神,讓考生知道人生價值的多元性。
當今是一個熱衷于追逐成功的時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車和豪宅等等。他們的價值追求被單一化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跡讓考生深層次的去反思自己跟他人的關系,自己跟社會的關系,從而重塑真正的崇高價值,懂得去堅守內心的真實跟理性。讓考生明白奉獻可以成就內心的強大,堅持可以完成心靈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