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安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浸漬(zì) 蓓蕾(lěi) 剖(pōu)析 追本朔(shuò)源
B.庇(bì)護 載(zěi)體 友誼(yì) 莘(xān)莘學子
C.殷(yīn)紅 翹(qiáo)首 剎(shà)那 少不更(gēng)事
D.低劣(liè) 廣袤(mào) 婆娑(suā) 卓(zhuó)有成效
【參考答案】 D
【試題分析】A項,,B項 莘(xān)莘學子應為shēn;C項,殷(yīn)紅應為yān
【高考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易錯提醒】B項中的莘莘受方言影響易誤讀作xīnxīn
【備考提示】注意常見多音字的字音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 坐落 松弛 協賽曲 融會貫通
B. 掃描 詼諧 天然氣 振耳欲聾
C. 博弈 巨摯 殊不知 毋容置疑
D. 競標 臨摹 嚇馬威 門庭若市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B項中震耳欲聾,C項中巨擘,D項中下馬威
【高考考點】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
【備考提示】本題重點在于辨別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懷疑某個是別字,可以寫出幾個同音字來比較,可以寫出幾個形似字來比較。通過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推導這個字的含意,再放到這個詞語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對于獨體字或形聲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聲字可以通過分析詞語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是不是別字,還可以通過對整個詞語的理解,來尋找不合語境的別字。
3.下列語段橫線上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作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首,梅為歷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圍莊承的紅墻,是我們鏡頭畫面中的中國紅; 的雪花,是飄舞在空中的精靈;而晶瑩如黃玉般的臘梅,暗香 , 遺世獨立的佳人。
A.鐘愛 洋洋灑灑 浮動 好像
B.喜愛 紛紛揚揚 浮動 猶如
C.鐘愛 紛紛揚揚 飄動 好像
D.喜愛 洋洋灑灑 飄動 猶如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本題將實詞和成語綜合進行考查。鐘愛:特別疼愛;非常喜愛;比喜愛程度深。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豐富明快,連續不斷。也形容才思充沛;寫起來很暢快。 紛紛揚揚 :紛紛 :眾多。揚揚:飄落的樣子。形容雪、花、葉等飄落的樣子。也形容雜亂地傳揚;議論紛紛或接二連三。 猶如較文雅,好像較通俗。
【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
【易錯提醒】本題不是傳統的兩個詞選一個,而是四個詞選一個,涉及實詞(名詞、動詞)、虛詞、成語,容量加大。
【備考提示】對實詞的辨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意側重點、詞語的詞意的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跟語體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要正確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另外要特別注意兩用成語的意義和用法。虛詞要考慮句間關系和習慣搭配。
4.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旺盛的國內需求正在成為跨國巨頭獲取暴利的重要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的石油、鐵礦石以及基礎能源等方面表現得異常突出。
B.時光的流逝不能讓我淡忘對故鄉濃濃的思念,反之,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鄉的思念愈發日久彌堅。
C.說起餃子,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國的餃子對外國人也充滿了難以抗拒的誘惑。
D.因為有了幽默感,他們更善于與其他人溝通,即便表達了反對意見,別人也不會反感。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A、搭配不當,將“市場”改為“因素”;B、語義重復,去掉“愈發”;C、主客顛倒,“對外國人”后加入“來說”。
【高考考點】辨析并修改病句。
【易錯提醒】A、B項的容易難于判斷,注意詞語看搭配、。
【備考提示】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有多重否定或還有反問的句子,要將否定換成肯定來理解。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注意題干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經典,被列為“四書” 之一
B.司馬遷的《史記》開紀傳體史書的先河,我們熟悉的《鴻門宴》和《項羽之死》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C.中國現代著名劇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寶,出生于天津,創作了《雷雨》《茶館》《北京人》等話劇劇本
D.美國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塑造了桑地亞哥的形象,頌揚了人類挑戰困難、捍衛尊嚴的“硬漢精神”。
【參考答案】 C
【試題分析】《茶館》應為老舍創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人類衣食住行這類維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沒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沒有根本的意義。比如,用筷子還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飯,對于人類的命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主張義先利后還是義后利先,主張人是目的還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與自己同屬一個整體還是與己無關的對象,卻足可影響人類甚至整個地球的命運。因此,這里不考慮作為物質現象的中國文化,而考慮這些現象中所滲透的中國的思想原則和精神原則,或者說,中國之道。
中國文化從產生的時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導侍德者昌,侍利者亡,這是我們祖先的信念。我們的先人推崇的那些開天辟地的圣賢,其共同的特點就是舍己為人,克己讓人,給人類造福,他們都有博大的胸懷,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犧牲自己,成全眾人。被我們中國人奉為文明始祖的人,無論盤古、女媧、還是伏羲、神農、或黃帝、堯、舜,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創造文明,與民興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國文化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也有種種不足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總體而言是高尚的,是不會過時的,只要人類希冀在和平與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話。中國精神或中國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項: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則和思想原則、義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與己達達人的淑世情懷、四海一家與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這些中國之道并非中國文化所獨有,但卻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和中國文化能夠復興的根據。這些理念與西方現代性的許多原則是不相容的,卻是人類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現代中國文化要有不同于現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這些普適的理念基礎上,而不能以已證明是有根本問題的某些西方現代性原則為基礎。
當然,中國文化的復興絕不是說只是將這些理念單純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將它們予以現代的闡發,因為文化復興實際是文化重建,這就需要我們不是把西方文化作為敵對的東西或對立的東西,而是要把它最為助緣。中國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適的,它就能吸納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就一定會有兼容性。重建中國文化不是恢復傳統文化,而是發展中國文化。
6.下列有關本文中的“中國之道”的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A. 中國之道是指滲透這中國思想原則和精神原則的現象。
B. 中國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國文化現象之中。
C. 中國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國之道建立在普適理論基礎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原文是“這些現象中所滲透的中國的思想原則和精神原則,或者說,中國之道”
【高考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易錯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備考提示】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7.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響人類的命運,無關乎中國的思想原則和精神原則。
B.中國文化一貫推崇的德性,即時中國文化的核心,也是復興中國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國文化不過時,人類就能在和平與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體現中國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與西方現代性原則具有不兼容性。
【參考答案】B
【高考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錯提醒】注意聯系題肢前后分析。
【備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結構,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征。
8. 根據文中提供的內容,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堅持中國之道,并能吸納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中國文化才能夠發展,復興。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國之道的某些內容。
C. 西方現代性原則不具備有利于人類生存下去的普遍意義。
D.現代中國文化要具備不同于現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須重建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西方現代性原則不具備有利于人類生存下去的普遍意義”太絕對化。
【高考考點】依據文章進行判斷和想象。
【備考提示】要依據文意。推斷想象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