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熹 竊 觀 古 昔 圣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務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賢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經(jīng)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參考答案】熹 竊 觀 古 昔 圣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務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賢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經(jīng)/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
【試題分析】單斜線為必斷句處,雙斜線處為可斷可不斷處。
【備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點以及具有標志性的虛詞的用法。
11.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
①莫春者,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
②鵬之徒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
3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_________ ,_________,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諸葛亮《出師表》)
4銜遠山,吞長江,_________,橫無際涯,_________ ,氣象萬千。(范仲淹《岳陽樓記》)
5樓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
6 _________,畢竟東流去。_________ ,山深聞鷓鴣。
【參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庶竭弩鈍 攮除奸兇 (4)浩浩湯湯 朝暉夕陰 (5)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試題分析】要養(yǎng)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1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yè)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nèi)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diào),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 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應為突出賣餅兒起得早。
2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詞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如“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如,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
【試題分析】審準題是解答這道題的關鍵,這道題隱含了兩個要求,平實和有韻味,答題時不可偏廢。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nèi)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參考答案】第一問:教育內(nèi)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問: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試題分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