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送鄒明府游靈武
唐 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1)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2)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1)(4分)
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 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
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賞析】曾經就任西畿縣縣令,三年下來,馬不生膘。為償還高筑的債臺,只好把佩劍賣了,任滿還鄉(xiāng)時,也僅僅是滿載車書而歸。在山林深居,衣衫單薄簡樸。就住在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日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平時也沒有什么客人來往。
寓意說他曾經在西畿縣就任三年,勤于政務,衣食節(jié)儉。以至于馬都沒有長出來肥膘。(更欲指人,沒有貪污腐敗,人為清廉)是為償還高筑的債臺,只好把佩劍賣了(這句話是引自一個古典“《嘉靖寧夏新志》等寧夏地方志作“債多憑劍與”, 此從《全唐詩》本”。就跟我們說成語一樣,應該并不是說他真的窮的連劍都賣了。)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所以任滿以后,沒有搜刮民脂民膏,僅有學賦詩書滿車。也只有學賦詩書滿車!(不知道算不算說他胸懷大志,不過有點牽強。)邊雪就可以讓你找不到他的蹤跡,說明他所處的地方比較偏僻,徐風吹來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說明他衣衫簡樸,沒有什么錦衣華冠。更顯得他,大方,簡樸,不拘小節(jié)。他就住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天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說明他還是住在靈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沒有開過,說明基本也沒有什么人來往。向往寧靜以致遠,不理凡塵俗世,清遠脫俗!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個小題作答)(5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關雎》)
(2)吳絲蜀桐張高秋,________________。(李賀《李憑箜篌引》)
(3)小樓昨夜又東風,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盡西風,季鷹歸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5)風之積也不厚,_____________。(莊周《逍遙游》)
(6)_____________________,內無應門五尺之僮。(李密《陳情表》)
(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
(8)親小人,遠賢臣,__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1)君子好逑
(2)空山凝云頹不流
(3)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4)休說鱸魚堪膾
(5)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6)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8個小題,從中任選5個小題作答即可)
四、現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耳邊杜鵑啼
羅瑯
午夜夢回,睡不著覺時,我通常起身看書或寫稿,醒的時間無定時。近來醒來常聽見悲切鳥啼,像賀鑄詞《憶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杜鵑鳥通常在二月份起就開始夜啼,唐詩中有“杜鵑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厲悲切的啼聲,時近時遠。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樹林。那一片樹林,晨昏可聽到各種鳥鳴,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鵑的“不如歸去”的鳴叫,夜半鵑啼大概也發(fā)自那里。
據說杜鵑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紅的“山躑躅”,有人叫“映山紅”,更多人則叫它為杜鵑花。傳說是因杜鵑啼叫吐血亡后,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鵑鳥開始啼叫,正是杜鵑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候。像現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淺水灣頭,耳邊還有它悲悲啼啼的聲音,傳自山邊。看來花雖已謝而鳥未亡,可見啼血化花只是美麗的附會。
杜鵑這種鳥在動物學上,是不值得恭維的。據說它不自己營巢,產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鳥類出去覓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進別人巢中,等別的鳥代它孵育。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親所為。想來小鳥孵出來后,可能還要別人代它喂養(yǎng)到毛翼豐滿,能自行覓食為止。這鳥比起烏鴉燕子的母性,顯得不負責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卻引人同情,所以有說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鵑鳥鳴”哩!
據說逆旅中的游子,聽到這種啼聲,常常動起思家歸心,唐代無名氏《雜詩》云:
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有家歸不得時,整天卻聽到“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心中的煩躁牽掛之情可以想象。杜鵑啼聲凄厲悲切,古今公認,但它的聲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會。有人聽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聽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則聽出是“姑虎,姑虎”,且憑這啼聲,編織成一個動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鳥》,潮州家喻戶曉,還在舞臺演出。
潮州舊歷四月盛產楊梅,到了端午便過時。楊梅開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鵑啟啼之時。傳說有姑嫂兩人善于繡花,工藝精湛,能親見之花均被繡盡,唯獨未見楊梅花的樣貌,而楊梅開花在夜間,開完便謝,同時楊梅多種于山林。封建時代的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她們兩人深以未能親見楊梅開花為憾,于是相議于月明之夜,結伴離家到楊梅林中觀賞楊梅花開的形狀,準備把它繡出來。當她們到楊梅林時,遇見一只老虎,嫂子驚得昏了過去,及醒來,不見小姑。于是一路呼喚“姑姑,姑姑”,后來叫得精疲力竭,發(fā)現小姑的鞋子,知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變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責罵,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鳥,在每年楊梅開花時即開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楊梅過后為止。
潮州人叫這種鳥為“姑嫂鳥”,而不說它是與杜宇有關。一種鳥有這樣那樣的傳說,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創(chuàng)造的故事。文學作品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同環(huán)境、時間相結合,可以編成動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鵑這樣不值得恭維的鳥,一樣可以附會成凄婉哀傷的故事。當我們聽到這些故事,甚至讀到前人寫的詩詞時,我們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記了這種鳥的惡行止,可見文學手段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人們也喜歡把一些耳聞眼見的事物,與美好的傳說結合在一起。杜鵑這種鳥就這樣被美化了幾千年,而且還會繼續(xù)下去。
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部分引用賀鑄的詞句,烘托了杜鵑鳥的凄美形象,引發(fā)了人們對杜鵑鳥的同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學性。
B.關于杜鵑鳥啼血化花的傳說,作者對其事實依據不以為然,對其文化內涵和文學意蘊也并不認同。
C.作者介紹動物學上的杜鵑鳥,其目的不過是把真實的、行為惡劣的杜鵑鳥客觀地介紹給讀者,以便讀者對杜鵑鳥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D.文章中間引用唐代無名氏的《雜詩》詩句,渲染了杜鵑鳥啼叫聲的凄厲悲切,進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歸未得”的思想愁緒。
E.文章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讓個人情思和哲理意蘊相互映襯,形象鮮明,內涵豐富,可讀性強。
【答案】B C
【解析】B關于杜鵑鳥啼血化花的傳說,作者對其事實依據“不以為然”,對其文化內涵和文學意蘊也“并不認同”,與原文不符;C杜鵑這種鳥在動物學上,是不值得恭維的凡鳥,但在文學中卻發(fā)生了變化,作者是為了突出文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17.文章用了較大篇幅敘述“姑嫂鳥”的故事,請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4分)
【答案】①相對詩詞、傳說的片段引用,“姑嫂鳥”這一民間故事則為完整敘述,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杜鵑鳥傳說的美好意義。②“姑嫂鳥”的故事,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
18.聯系全文,簡要分析“杜鵑啼”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答案】①文章以“杜鵑啼”為線索將杜鵑啼叫的時間,杜鵑啼叫的悲切狀況,以及杜鵑鳥啼叫聲的附會情況結合起來。②文章以“杜鵑啼”統帥文章引用的詩詞和傳說故事,將其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19.選取一個角度,結合文章對“杜鵑這種鳥就這樣被美化了幾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文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杜鵑這種鳥在動物學上,是不值得恭維的凡鳥,但在文學中卻發(fā)生了變化。文章引用賀鑄詞《憶秦娥》句“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和唐人詩句“杜鵑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鵑鳥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傳說,用杜鵑花的美麗襯托了杜鵑鳥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鳥”的傳說,則賦予杜鵑鳥道德和情感意義。上述詩詞和傳說,賦予杜鵑鳥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鵑鳥。把不無惡名的凡鳥提升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學形象,顯示了文學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鵑鳥已成為中國文學中表達思歸之情的符號。
杜鵑鳥的文學形象總是或隱或顯地與“不如歸去”的啼鳴聲聯系在一起。古往今來,大量的文學作品經常用杜鵑鳥啼來表達思歸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詩句“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就鮮明地表現了這一特點。即使在作者看來,杜鵑鳥的叫聲也表達了思歸之情。可見,杜鵑鳥作為文學形象,已經成為中國人表達思歸之情的文學符號。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國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鵑鳥這一文學形象蘊含豐富:杜宇望帝的傳說表達了愛國思想;“姑嫂鳥”故事表現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詩句“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這些豐富意蘊,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對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國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從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評分)
五、語言文學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2012年4月9日,湖北省“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全民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為配合這次讀書月活動,請從《楚辭》和《史記》兩本書中任選一本,寫一則閱讀宣傳語。
要求:①聯系該書內容;②表達簡明得體;③字數不超過40字。(4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著《離騷》屈子行吟澤畔,書香荊楚傳華章;讀《楚辭》楚人再誦鄉(xiāng)音,文化湖北續(xù)輝煌!
答案示例二:史家絕唱,無韻離騷;讀史明志,鑒古通今。史學經典,請讀《史記》!
21.請用對偶句描述下面《紅樓夢》中寶黛初會的情景,字數不超過30字。(4分)
黛玉一見,便大吃一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答案】答案示例:嬌黛玉一見驚疑似何處見過寶哥哥
癡寶玉初識欣喜如夢里重逢林妹妹
22.欣賞右邊這幅漫畫,請為其題詩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畫面情景;②表達鮮明生動;③字數不超過40字(4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魚兒撲撲跳,貓兒哈哈笑。
水快沒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當真,請君仔細瞧!
答案示例二:雖說這魚兒不在水中,那貓兒也算是飽了眼福,正所謂望梅止渴,“畫魚”充饑。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講到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時,不無感慨地說:“可惜啊,我們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家書了,書信這種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學生甲:“沒有啊,我上大學的表哥就已經給我寫信,我覺得這種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學生乙:“信息技術這么發(fā)達,打電話、發(fā)短信、寫郵件更便捷,誰還用筆寫信啊?”
學生丙:“即使不用筆寫信,也不能說明書信消失了,只不過是書信的形式變了。”
學生丁:“要是這樣說的話,改變的又何止是書信?社會發(fā)展了,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
……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