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基礎知識 (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踹(chuài)水 競(jìnɡ)賽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
B.跋涉(shè) 陡(dǒu)峭 攀登(dēnɡ) 餐霜飲雪(xiě)
C.善(shàn)良 謙遜(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
D.荊棘(jí) 飄泊(bó) 青苔(tāi) 紅漆(qī)雕花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靜默 凄婉惆倀
B.顧盼 精捍 步履穩健 風神瀟灑
C.睿智 稟賦 崇高品質 趨善避惡
D.辯難 商榷 典藉滿架 旁稽博采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宋人畫雪常不用鉛粉, 把背景用墨襯黑,一層層 ,留出山頭的白,樹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虛實映襯,意境悠遠。
②因為睡不著,打開窗簾,遙望夜空, 滿天,斜月晶瑩,薄霧似輕紗漫卷, 。我思念那個小山村,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A.而是 點染 星漢 如夢如幻
B.總是 浸染 星云 如詩如畫
C.卻是 繪染 星光 詩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詩意朦朧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美麗中國》以歌舞為主,融入京劇演唱、茶藝表演、少林武術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燈光,震撼的音響,一幅美麗中國的大寫意,聲光舞影流溢著濃郁的中國情。
B.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青年要堅定信念,珍惜韶華,在追求中國夢的道路上放飛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國家”!
C.從汶川到蘆山,地震確實有能量剝奪太多本該鮮活滋潤的生命,但地震卻沒有能量剝奪站立在廢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堅強。
D.網友們紛紛撰寫微博,圍繞著“追星”的話題,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經”一番,捧腹之后,總有一種耐人尋味留在心中。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論語》中有不少有關為人處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告訴我們做人要言語謹慎、行事敏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說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
B.《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等赴寧國府賞梅,午間去房間休息,看見房內掛著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覺得這副對聯蘊含豐富,十分喜愛,銘記在心。
C.《狂人日記》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舊中國幾千年“吃人”的歷史。在狂人看來,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與人互相牽掣,結成一個連環,難以打破。文末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D.美國作家海明威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橋邊的老人》和《老人與海》均以“老人”為主人公,前者表現了戰爭環境中人性的光輝,后者描寫了“人的靈魂的尊嚴”。
二、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 (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鄉 土 本 色
費孝通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磨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在鄉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6.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民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生存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土社會里鄉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土社會里的個體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作,有機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
D.無論是生活的環境還是所接觸的人物,對鄉民而言都是生而與俱,再熟悉不過的,于是他們選擇固守鄉土,終老于斯。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生活在鄉土社會的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了解,沒有隔閡,相比現代社會,更容易獲得一種從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鄉民從小習得禮俗,與周圍的人都熟如親人,因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對他們來講“從俗即是從心”。
C.鄉民之間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來進行的,法律不是調節鄉土社會中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基本依據。
D.鄉土社會的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禮俗是鄉土社會里應對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則、抽象真理,也是人們處理具體事務時目的與手段間的普遍聯系。
C.鄉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識是個別的。《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在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土氣”一詞因而有了貶義。
三、古代詩文閱讀 (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廉希憲事略
廉希憲,字善甫,畏兀(今作“維吾爾”)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適其父孝懿公廉訪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兒必大吾門,吾聞古者以官受氏,天將以廉氏吾宗乎!吾其從之。”舉族承命。
公身材魁偉,舉止異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覲,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論議宏深,忍顧殊絕。
諸貴臣校射上前,一貴臣顧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 ”諸貴假以勁弓,三發連中,諸貴驚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書生。”
國初,拜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書右丞劉整以初附為都元帥,騎從甚都,詣門求見。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薊國公希貢猶布衣,為通報。公方讀書,略不答。薊公出,整復浼入言之。因令徹去坐椅,自據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謂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當詣政事堂。”及出,愧赧無人色。
頃之,宋士之在羈旅者,寒餓狼狽,冠衣襤褸,袖詩求見,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薊公復為入言,急令鋪設坐椅,且戒內人備酒饌。出至大門外,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 諸儒但言困苦,乞歸。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請。
是夜,諸兄弟問曰:“今日劉元帥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窮秀才,卻禮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無疑。”公曰:“我是國家大臣,言動顰笑,系天下重輕。整雖貴,賣國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義重。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于此?況今國家起朔漠,斯文不絕如線。我更不尊禮,則儒術且將掃地矣。”公之作興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輟耕錄》,有刪改)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將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為姓氏
B.諸貴假以勁弓 假:借給
C.整復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當詣政事堂 詣:前往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廉希憲舉止不同尋常的一組是(3分)
①三發連中,諸貴驚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讀書,略不答 ④因令徹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無人色 ⑥且戒內人備酒饌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廉希憲出生之時,其父孝懿公剛好被任命為廉訪使。孝懿公非常高興,認為廉希憲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
B.廉希憲十九歲時,隨父親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見廉希憲才貌出眾,見識不凡,給予了他格外的恩寵。
C.廉希憲任平章政事之時,對登門拜訪的中書右丞劉整極為冷淡,因為他認為劉整是不知君臣之義的叛臣。
D.滯留在北方的秀才們饑寒交迫,廉希憲不僅解除他們的困苦,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3分)
(2)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一言。(2分)
(3)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4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丁太夫人憂,希憲公率族親行古喪禮,勺 飲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慟 輒 嘔 血 扶乃 能 起 既 葬 結 廬 墓 所 諸 相 以 居 憂 無 例 欲 極 力 起 公,相與詣廬,聞公號痛,竟不忍言。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刪改)